美文网首页哲思心智玩家想法
借助认识《老子真经》的“谷”字,引导我们感受《楞严经》“心不在外

借助认识《老子真经》的“谷”字,引导我们感受《楞严经》“心不在外

作者: 心智玩家的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2-11 15:54 被阅读106次

    《楞严经》中释尊对阿难的“七问”,其实是释尊在引导阿难感受“心不在内、也不在外”的体验。

    “心不在内、也不在外”是一种体验,是在练习“心智系统转换”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体验。

    如上图所示,“完整的人”有三层人体、三层意识以及两套心智系统组成,没有经过“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人,只会用上图左边“最外面一层意识”掌控整个“完整的人”。

    而“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目的是:教会人使用上图右边“最里面一层意识”来掌控整个“完整的人”。

    释迦摩尼所传佛法的基础,是“心智系统转换”练习,一个佛法修行者,如果TA永远只会用“最外面一层意识”去理解、证悟佛法,那么,永远也不可能进得了释尊佛法的门,而只能是一个虔诚的门外汉。

    所以,练习佛法的基础,就是从“心智系统转换”开始,“心不在内、也不在外”是练习“心智系统转换”有了一定成果以后的体验。

    ……

    在阿难那个时代的知识背景下,要从“最外面一层意识”去感受“心不在内、也不在外”这种体验是很难的,而在我们这个时代,有了量子力学所带来的“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以及“虚拟现实(AR)”技术,现代人已经能够比较容易地从“最外面一层意识”去感受“心不在外、也不在内”的体验了。

    作为现代中国人来说,具有某种幸运,现代中国人不但有了“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以及“虚拟现实(AR)”技术去感受。而且,早在黄帝的“源头甲骨文”造字时代,中华先贤就专门造了一个字,来让后世中国人认识“重叠结构世界’中的万物,也是“重叠结构世界”组成的,既有“隐性世界”的部分,也有“显性世界”的部分,“隐性世界部分”与“显性世界部分”是同时、同地存在的,这个甲骨文字就是“谷”字,请看下图:

    上图,是甲骨文“谷”字,这是一个很源头的甲骨文。

    一个人只要看到两座紧挨着的“山体”,就能看到“山谷”的存在。

    但是,我们用概念分析一下就会发现:真正的“谷”在现实世界中,其实是不存在的,谁也无法找到“谷”在显性世界中的存在。

    每个人都能看到“谷”,但是,所看到的“谷”的任何实体部分,都是属于“山体”,而不属于“谷”,所以,大家仔细看着这个甲骨文“谷”字的中间,是空的。

    所以,“空谷”的“空”,是指“谷”的本身在现实的显性世界中,是不存在的,而不是指“山谷”内的空荡荡。

    “谷”是一种每个人都能很真实地感觉到,但是,在现实中却是不存在的一种真实,而且,“谷”与“山体”同时同地存在。

    所以,“谷”就能用来表示“万物在隐性世界中的部分”的意思。

    借助“谷”字来引导我们对“心不在外、也不在内”的感受

    假如,我们把一个人的显性人体(肉体)看作是“山体”,而人的隐性人体看作是“谷”,那么,“心不在外、也不在内”的“心”,以及佛经中所说的“如来藏”、“真如自性”都不在“山体”中,而在“谷”中。

    对于没有经过“心智系统转换”训练的人来说,“心”既不在“山体”内,也不在“山体”外。也就是说,从“山体(显性人体)”上去找“心”是找不到的,因为“心”在“山体”的“谷(隐性人体)”中。

    不管是《楞严经》中的“心不在外、也不在内”,还是《老子真经》中的“谷”字。都在告诉儒、释、道的学修者,要真正学会儒、释、道,必须明白“忘我”二字,要弱化“最外面一层意识”以及“最外面一层人体(肉体)”的认识与感觉,只有把“最外面一层”的都弱化掉,才有可能进入第二层、第三层。

    如此,才能真正地在儒、释、道的学修中入了门道。

    用「源头甲骨文」字义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的电纸书:发现《老子真经》——从人类文明整体进程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上篇)已经出版,有兴趣的网友可在kindle、当当云阅读、掌阅、百度阅读、京东读书中搜“老子真经”。

    甲骨文“谷”字的详细解读文章:

    没有一定的概念分析能力,还真读不懂甲骨文“谷”字的真正内涵

    系列文章:

    1、从《老子真经》发现《心经》的“不足”!——“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究竟是何内涵?

    2、《心经》的“行”与《老子真经》的“勿”——“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的“行”,是个如何“行”的方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借助认识《老子真经》的“谷”字,引导我们感受《楞严经》“心不在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yq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