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散文萌宠
平等的童年,不平等的一生

平等的童年,不平等的一生

作者: 四月的纪念 | 来源:发表于2022-08-18 17:45 被阅读0次

    尹建莉的同学在看了她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后说:“我和你之间,作为母亲,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实就是把孩子养活大了”。

    有点扎心,同样是把孩子养大成人,但是因为养育的方式不一样,结果自然也是千差万别。

    巧合的是,安妮特.拉鲁在她的《不平等的童年》中也论述了这一观点。她说:“人们之间的差距,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造成的”。

    一、协作培养模式

    书中说,中产阶级家庭很注重“发展”孩子的能力,是以一种协作方式培养他的才干。

    比如说,中产家庭的威廉斯夫妇很注重孩子的课外补习。平常他们会带儿子亚力山大去上钢琴课,课后去唱排唱诗班排练。跟着再去参加一场足球比赛。

    然后威廉斯女士还在送儿子上补习班的过程中,她还会和儿子聊天。问他一些问题,并且引导他讲出自己的观点。

    最重要的是,中产阶级家庭非常尊重孩子,完全没有“孩子必须无条件服从大人”这样的理念,他们会在一个平等的空间内交流思想。

    二、自然成长模式

    而在工人阶级家庭和贫困家庭的父母来说,他们并不看重协作培养。为人父母的责任就只需要孩子吃饱穿暖、给他受教育就行了。

    至于其他的就免了吧!一来是经济有限,二来是自己的知识面窄也考虑不到那些。

    和尊重孩子的中产阶级家庭不同,他们倾向于下达命令,直接告诉自己的孩子应该做什么,而不是给出理由说服他们去做事情。

    书中还提到,当中产阶级家庭出来的亚力山大辗转于课外补习的时候。工人和穷困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小比利和哈罗德放学到家,可以先看会儿电视,然后在出去找小伙伴玩耍。

    你看,两种教育方式的差距就出来了。前者出来的明显更加有优越感和自信;后者到了不熟悉的领域会有局促感和无所适从。

    很明显,前者从父母那获得的资源更好,再加上父母的精心培养更是如虎添翼。而后者的父母给不了孩子什么,一切只能靠他们自己去努力。

    人们常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虽然说法让人心里不舒服,但是话糙理不糙。仔细一想,就是这么回事。

    没错,有的人一出生就到了罗马,而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到达不了罗马。但这有什么关系呢?这世界只要你拼命的努力过,至于结果就没那么重要呢?你觉得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平等的童年,不平等的一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ge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