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集贤馆哲思想法
以人为镜——看到亲密关系中的自己

以人为镜——看到亲密关系中的自己

作者: 嫣然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0-08-16 09:55 被阅读0次

假期,安静读书。家中电视几乎不开,也不愿看新闻,偶尔刷微博,看到一些暴力的事件发生在夫妻,父母和孩子等处于亲密关系中的人之间,不忍卒读和直视。

人性的复杂和幽微超出我们的想象,有时也超出我们的智慧。无论恋爱多少次,无法参透情爱的秘诀,无论生了多少孩子,可是每一个依旧是独一无二的,无法带来养育的经验,统一的去对待。

有的人苦恼于父母的控制欲与纠缠,有的苦于疏离,不能亲近。

有的苦恼于孩子的叛逆,对手机与游戏的沉溺,暴力的去对待,有的孩子在常人眼里已经非常优秀,可是在父母眼中依然不够努力,就像那位被年级前几名的女儿杀掉的青岛的律师妈妈。

看到这些会让人觉得很痛苦,这个社会怎么了?

孩子焦虑,大人焦虑,大家都被时代的洪流携裹着往前走,活在外在的标准与期待里。目光都是像外的,很少审视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内心。

每一个人不是希望自己活的好,是希望自己比别人活的好。

至于如何是好?不在乎物质和名利的追求,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背负了太多社会和别人的期待,还有标准。

从小这样长大的孩子,即使成年了,依然有一个内核是焦虑的,不能成长的。每当遇到压力和挑战,就会马上退回到小时候那个焦虑的孩子。

如果这个孩子小时候被遗弃过,或者曾经有过类似遗弃的事件,或者被严重的伤害过。即使只是比如父母爱做的,生气的时候把孩子关在门外,我不要你了。

这个孩子可能会在成年后,在崩溃的时候迅速回归到那个孩子,歇斯底里的恐惧,哭泣。无理取闹,只是想赢得“奶嘴安慰”,一个拥抱,一句温暖的话,或者安慰肯定的眼神。否则,就会在崩溃的路上越走越远,自伤或者伤人。

所以,很多悲惨的不可理解的事件发生,很多时候,不是一个理智的成年人在做,或许是一个崩溃掉的,露出那个不能发育的焦虑内核的孩子。

当父母还是这样的不能成熟的孩子的时候,所有的对抗,相互的伤害也就发生了。

在《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里有一句话,我一直印象深刻,她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外在世界,我们与他人的关系,都是我们内心的映照。

古人也说,以人为镜。

在与他人的关系里,我们的目光一直在别人的身上,在自己的情绪模式和互动惯性里,进行赞赏,挑剔,打击,怨愤,可是,我们很少去看在亲密关系里,通过别人映照出来的自己。

是粗陋的,还是优雅的?是理性的,还是丧失理智的?

你喜欢这样的一个自己吗?

令人感觉很沮丧的是,一旦把审视的目光投射到自己的身上,很多人发现,其实不能接受的是自己在亲密关系里的模样?

面对孩子,伴侣,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的大吼大叫,情绪失控,甚至出拳以向,棍棒交加;

面对父母老去,很多言语与行为不能沟通时的无语与疏离;

面对伴侣~~面对朋友~面对陌生人~

我们愤怒,生气,无奈,无力,生之疲累,厌倦~

那么多负面的情绪,我们无从消解,不知如何面对和掌控。

其实,我们觉得难过的是无法面对在亲密关系中映照回来的自己是这个样子。

我们总是想改变周围的人,让他们为我们的不好的感受负责,失望,愤怒,生气。这是所有关系的障碍和困难。

在一本书里读到,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很单纯的关系,你和自己的情绪相处的能力。

不要把自己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观套在别人的身上,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

也不要试图去逃避,对抗,敷衍和自我折磨。

荣格曾经说过,You  have to feel,in  order to heal.你必须去感受,才能够得到疗愈。

我们总想掌控他人的命运:父母的健康,孩子的未来,伴侣的情感,可是,一切都不在我们的掌控中,我们无法担负的是内心的软弱无力和失去的恐惧。

如果把一颗心放到自己的身上,关注自己的当下,身体的感受,心灵的丰富,周围的世界,自己的情绪的流动,专注的做一件喜欢的事。

心底的深渊一直在,可是不必总去凝视,内心的觉知知道它在那里就好。

学会自己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不让身边的人为此买单。

也不必委屈,没有人应该怎样。

也不必把父母,伴侣,孩子的喜乐哀愁都扛在自己身上,每个人都有自己要经历的磨练和学习,得到生命的各种感受。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情绪,幸福,人生负责。

你只需要负责好自己的,在内心积累力量。所有关系里的负面的情景都需要两个人一起营造,但是,如果想消除这样的恶性循环,一个人就够了。

真正的喜悦和自在,都来自自身,自身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

南非的总统曼德拉被关押27年,他73岁就任总统的时候,邀请了三位曾经虐待他的看守到场,当他起身致敬时,在场的人都安静下来,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向自由的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我仍在狱中。

可惜很多人身处狱中,振振有词的觉得自己是可怜的受害者,对方是错误的,恶劣的迫害者。把自己永远的关在狱中受尽折磨而不自知。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服侍自己的内心。如果一味地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一切都是别人和老天的错,那虽然受了苦,却没有得到成长。

你想控制的一切,都在控制你。

在克里斯多夫孟的课程里,有一句话值得深思,他说,关系的两大杀手,一是期望,其次是,要对。

一旦期望,就会变成被期望人的囚犯,无论这个人是谁,孩子,伴侣,还是父母。你投注心力和能量努力改变他的行为,过度重视和依恋,被折磨。

另外,硬是要在关系里分出对错,也是两败俱伤的事。

要调整自己的状态,开阔心胸,调整情绪,有更大的内在的空间和能量,来容许别人做自己。

让自己自得其乐,找到喜悦和满足。

生命如此短暂,在遇到不良的情绪的时候,观察自己,跟自己的不舒服友好的相处,把关注力放到自己的身上,为自己负责,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与智慧,而不是生气的,任性的,不开心就找麻烦的小孩儿。

相关文章

  • 以人为镜——看到亲密关系中的自己

    假期,安静读书。家中电视几乎不开,也不愿看新闻,偶尔刷微博,看到一些暴力的事件发生在夫妻,父母和孩子等处于亲密关系...

  • 《亲密关系》读书笔记

    《亲密关系》 读书笔记 寻求亲密关系中背后真正需求。 在亲密关系中,通常我们认为自己不是在向对方发脾气,而是看到对...

  • 2020-03-29「关系力」《亲密关系》2-1

    亲密关系中的借题发挥 “在亲密关系中,痛苦的浮现是件好事。”这回让你终于看到,曾经幻想中完美的恋人,不过只是你自己...

  • 【258】致Kin 258 白色光谱的镜子

    白色光谱的镜子,以人为镜 观人观己 看到人性使然 为自己设定秩序 按照原则行事

  • 以人为镜

    【正文字数】691 【正文标题】以人为镜 心理学实验显示,人们在看到自己的形象时,比没看到时表现的好。如在...

  • 亲密关系的三个阶段

    今天看到共情在亲密关系中的作用,了解了亲密关系的三个阶段,联系自己的经历发现原来是如此雷同。 阶段一:理想化 因为...

  • 《亲密关系》看到现实投射的自己

    生活中经常会将自己定位 让我们在“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的角色中互相转化。 放下一己之私,用爱感受一切。 从...

  • 【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从自己身上看到别人】

    【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从自己身上看到别人】 古人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 以人为镜

    以人为镜,有所悟到。 无论是孩子,大人,我们都能在对方身上看到自己没有察觉的事,知道自己的不足,领悟做人的道理。 ...

  • 翻转│亲密关系里是否要知道对方的一切?

    其实在亲密关系的路上,我开始慢慢看到以往自己对于亲密关系的“理想标准”,认为亲密关系就该是怎样怎样的,并且通过“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人为镜——看到亲密关系中的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ht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