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一年级,开学两个多月,我们还没有完全适应,而是越来越感觉到了压力。总是有很多事纠结在一起,以前,只是想着孩子上学了辅导作业比较忙,至于怎么忙,其实脑子里是没有概念的。所以呀,别人总结出的经验,我们总是轻描淡写地就那么认为,即使想想,也是很肤浅的。没有经历就没有感受。
每一次为孩子的纠结,我好想测底放下一切来陪伴孩子。孩子数学不好,很是吃力,我们也跟着吃力。似乎天生语言要强过算术,用不开窍可以形容吧!对于数学的思考就只停留在数字,再往深的思考就很难引导。而对于语言,确是很灵活,一点就通,轻松自在。
我们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给孩子做饭,吃了饭孩子着急地去上学。每一天的早上都像在打仗,每个人都特别精神。
孩子晚上回来,我要提前做好饭,吃过饭,孩子写作业,我们收拾家务和忙自己的事。等到孩子写完作业,家长检查、签字需要很长时间,平常一两个小时,偶尔更长时间。
更多时候是大人忙着做完家务事,孩子就在我们收拾的时候多次的造事。老大要喝水,老二要喝奶,不一会玩具又倒腾的哪里都是,不过还好,告诉她们自己收拾每次都收拾到了一起。
之后给孩子洗漱,老大基本上不用管,自己就洗漱完读书。老二却是捣蛋,各种推迟,各种玩,淘气的很不配合我们。
家庭中每一件小事情都不算什么,但对于孩子你永远别想着利利索索,在孩子面前的自律会让自己崩溃和丧失所有的信心。
忍耐着陪伴,孩子才会更快乐,家庭才会更温暖。
如何提升自己的效率,只有在做事的同时,也让孩子有事情可做,或者可以和自己同步,这也是最高效的陪伴,孩子既不无聊而乱害,也会学习更多的东西。这也就是我们的孩子能听进话去,看起来那么懂事。
想让老大知道为什么老二不懂事,需要我们照顾,就需要老大和自己一同观察和体会老二的笨拙和顽皮,有时候让老大也哭笑不得,自然,每个人心底里自然的反应就是赶快帮助小孩子。老大,自然也不会和老二争夺妈妈对他们的宠爱。
孩子每天读书也是老师布置的任务,孩子自己阅读,有时家长陪伴,更多时候我们顾不上那么多就忽略了孩子。
当孩子说:“我就知道我考不上一百分”的时候,我知道是我们做的不够好。我们只顾忙自己的事情而忽略了孩子。孩子的成绩也取决于父母的付出,这付出是父母帮助孩子发现弱项并改正突破提升,而我们,不牺牲自己的爱好和时间,又如何谈陪伴孩子?
索性,不管也就没事,因为标准不一样。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幸福,也还有很多孩子父母是没有办法陪伴的。而我们能够陪伴,但是父母做到的还远远不够。
填写了学校的问卷调查,大多是以成绩为目标的教育理念不是我们家所倡导的,我们二人更多是是孩子的综合能力和心理健康为出发点来引导孩子。只要孩子心理健康,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孩子自己意识到问题就会努力前行。相比成绩,一辈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最重要的。成绩,只要有进步,这一次比上一次强就是好的,说明付出的努力是正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