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9日 星期二 晴
![](https://img.haomeiwen.com/i3078369/f21d30e77f5f0115.jpg)
平原君,名赵胜,乃战国时赵国公子。
读罢《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我合上书怀着复杂的心情回味着这个历史人物。平原君,是一个让后人又爱又恨的人。他的功绩名垂千史,而他的过错也一直为后人所诟病。
功
与楚订立合纵盟约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赵四十万大军被秦坑埋。经此一劫,赵国危在旦夕。秦军乘胜追击,围困赵国首都邯郸,以此开启蚕食中原大地的征程。
此时,赵国形势危急。平原君6乃赵国肱骨之臣,急国家之急,率领毛遂等二十名精选出的门士,前往楚国订立合纵盟约,以共同抗秦。在赴楚之前,平原君坚定的决心令人动容,“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在毛遂的鼎力协助下,平原君与楚订立盟约,求得救兵。
一片赤诚,请救于魏
平原君夫人乃魏王及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利用这层关系,求助于魏王,望其出兵救赵。然魏王惧怕秦国势力,更担心祸及于己,遂不予出兵。平原君没有放弃,又数次派使者传话于信陵君:“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不救,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一番情真意切的话语,将信陵君推上道德的制高点,令其折服。再加之“即使你轻视我,难道不在乎你的姐姐吗?”这一剂亲情猛料,更是将信陵君的救赵之情熊熊燃烧起来。
散金励士,抗秦存赵
一面是魏、楚救兵尚未到达,一面是秦急围邯郸,邯郸告急,将要投降。在此情势下,平原君誓与国共存亡。他听从了李同的劝说,将夫人以下的全体成员编到士兵队伍中,将家里所有的东西分发下去支援兵士,最终组成一支三千人的队伍奔赴秦军决一死战,秦军因此被击退了三十里。平原君的这一举动举重若轻,成功地给邯郸留出了喘息的时间,楚魏两国的救兵到达,邯郸得以保存,赵国没有就此灭亡。后世评价“平原君,皆令妻妾缝补于行武之间,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犹勾践困于会稽之时也”。
由此可见,平原君对国家乃一片丹心照汗青,铁骨铮铮,宁死不降。
过
利令智昏,贪冯亭邪说
秦国伐韩,韩国危在旦夕。韩国冯亭在投降之际,却将城池上党拱手送给赵国。冯亭此举意图明显,将战火的聚焦点由韩引至赵。而平原君却因贪图私利而丧失理智,相信了冯亭的邪说,说服赵王接受上党。结果此举彻底激怒了秦国,由此引发了历史上惨烈的长平之战,赵国元气大伤,几近灭亡。
“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
魏国的信陵君在赵国期间,听说两个有才有德而没从政的人,一个是毛公藏身于赌徒之中,一个是薛公藏身在酒店里,便与之交往,甚是为乐。平原君知道此事后,竟是一顿讥讽,认为信陵君只是无知妄为、胡来的人。后来,这件事流传开来,平原君门下一半的宾客都因仰慕信陵君的文采而投靠了信陵君。
《史记》中毛遂自荐的故事也侧面地反映了平原君有眼无珠、不识贤才,虽招徕宾客数千却不过显富豪、摆样子而已。他矫情杀妾以讨好宾客,更是其招徕人才的无能之举。
正如太史公所言: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仔细想来,平原君,亦是凡人一个,其功过相半,实属正常。人无完人,他对国家的一片赤诚,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就足以令人称赞。人无完人,虽有过错,我依然敬佩这位战国时期的真君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