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00天写出新人生简书热文制造局真情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国家的起源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国家的起源

作者: 大雨时行 | 来源:发表于2019-03-15 17:00 被阅读208次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国家的起源

人们若实行兼爱,除了宗教的制裁,还需要政治的制裁。《墨子》有《尚同》三篇,其中阐述了墨子的国家起源学说。

照这个学说,国君的权威有两个来源:人民的意志和天帝的意志。它更进一步说,国君的主要任务是监察人民的行动,奖赏那些实行兼爱的人,惩罚那些不兼爱的人。

为了有效地做到这一点,他的权威必须是绝对的。我们可能要问:为什么人们竟然自愿选择,要这样的绝对权威来统治他们呢?

墨子的回答是,人们接受这样的权威,并不是由于他们选中了它,而是他们无可选择。照他所说,在建立有组织的国家之前,人们生活在如汤玛斯·霍布士所说的“自然状态”之中。

在这个时候“盖其语曰天下之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天下之乱,若禽兽然。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如此说来,国君最初是由人民意志设立的,是为了把他们从无政府状态中拯救出来。在另一篇中,墨子又说:“古者上帝鬼神之建设国都、立正长也,非高其爵、厚其禄、富贵佚而错之也,将以为万民兴利、除害、富贫、众寡、安危、治乱也。”照这个说法,国家和国君又都是通过天帝的意志设立的了。

不论国君是怎样获得权力的,只要他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照墨子所说,天子就要“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这就引导出墨子的名言:“上同而不下比。”就是说,永远同意上边的,切莫依照下边的。

如是墨子论证出,国家必须是极权主义的,国君的权威必须是绝对的。这是他的国家起源学说的必然结论。因为国家的设立,有其明确的目的,就是结束混乱,混乱的存在则是由于“天下之人异义”。

因此国家的根本职能是“一同国之义”。一国之内,只能有一义存在,这一义必须是国家自身确定的一义。别的义都是不能容忍的,因为如果存在别的义,人们很快就会返回到“自然状态”,天下大乱。

在这种政治学说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墨子发展了侠的职业道德——强调团体内的服从和纪律。它无疑也反映了墨子时代的混乱政治局面,使得许多人向往一个中央集权的政权,哪怕是一个专制独裁的也好。

这样,就只能存在一义。义,墨子认为就是“交相兼”,不义就是“交相别”。这也就是唯一的是非标准。通过诉诸这种政治制裁,结合他的宗教制裁,墨子希望,能够使天下一切人都实行他的兼爱之道。

墨子的学说就是如此。与墨子同时的一切文献均告诉我们,墨子本人的言行,就是他自己学说的真正范例。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国家的起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国家的起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sr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