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道德经》第十章
【大义】
当夕阳溶解了大地,当万物披上了霞光,我静静地坐在屋外,看见一群天真的孩童,正在金黄色的天幕下纵情玩耍。
我在这个世上已生活了许久,久得都忘记了自己的年岁。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活得越久,就越能体会人生的有限。名与利,是与非,成与败,生与死,对我而言都已不再重要。
如今,相比成人,我更喜欢孩子。因为他们纯净,他们真诚,他们持守着天性,保持着内心的柔软。他们的灵魂与肉体都未曾被这浊世污染,从而保持着最初的清明与合一。灵魂原本就是无形的身体,身体原本就是有形的灵魂,它们之间又何尝有过真正的区别呢?
心性若能回归本初,人生便可无执无住。其实,人的本性原本就是这样的澄明无染,毫无瑕疵。只是我们自己让心蒙了尘,才看不清万物的实相。
人若能以道治国,又何须刻意为之?人心若能与道相通,便可知雄守雌。当我真正的大彻大悟,堪破生死,方才明了,原来世间的一切知皆为无知。
道生万物,德养万物。
日月经天,昼出夜没。大自然原本就有它自身的规律,我又何必执着,何必占有。顺应天道,便是玄德。
【心读】
1.
“载营魄抱一”这是道家的专用术语。
“营魄”就是阴魄,而“一”就是“道”。道是“一”,也是“大”,所以“道”也叫“大一”,或“太一”。“载营魄抱一”的意思其实就是“负阴抱阳”。天地万物都蕴含着“气”, “气”分阴阳,但阴阳又是一体,它们对立而统一。
2.
老子常常用婴儿来做比喻。他曾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他还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这里有一点需稍加注意,古时候“婴”和“孩”是有差异的,“婴”是指只会哭还不会笑的孩子,而“孩”则是指会开始笑的孩子。所以说,婴儿的状态是更为原初,更为纯粹的。老子认为,人要回归到婴儿的状态,那就是真正的得“道”之人。
3.
“涤除玄览”这四个字如果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心斋”。所谓“心斋”,是指精神上的斋戒。让心灵沐浴,洗去凡俗中的种种杂念,物我两忘,与道合一。
道家的哲学,核心就在于一个“忘”字。著名学者牟宗三先生就曾说过:“道家智慧是‘忘’的智慧。”庄子把人类精神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称之为“坐忘”。而“心斋”就是抵达“坐忘”的门径。忘名,忘利,还只是开始。放下了世俗的名利,我们还要忘形,忘心。诸般杂念都已除尽,心境自然可抵达虚静纯一的境界。
道家的智慧,与儒家相比,确实有很多超越性的部分。对于凡俗中的我们来说,总感觉有些遥远,甚至有点过于神秘。
儒家很实在,道家很超然。孰轻孰重?我认为,这两者都很重要。人生最理想的方式,当是外修儒,内修道。只有儒,领略不到人生的逍遥,只有道,体会不出世间的温情。
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它们都给人生提供了一个方向,一个心的向往。只不过,人注定了是一种形而上的动物。我们的人生除了要有现实的价值,还要有超越的意义。人正是在这种超越性的带领下,才有了精神上无限向前的动力。
2016.11.21-22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17641/2c8af6857870440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