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的分类

作者: 晓风知非 | 来源:发表于2023-04-10 15:35 被阅读0次

    汉赋可分为骚体赋、大赋和小赋三类。

    汉初的赋是从楚辞脱胎而来的,所以叫“骚体赋”。贾谊《吊屈原赋》的内容和风格都和楚辞相当接近,也用带“兮”字的语句,是骚体赋的代表作。汉代人词赋不分,把楚辞也叫作赋,一方面是文体分类不严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和骚体赋几乎难以同楚辞区别的事实有关。贾谊的另一篇作品《服鸟赋》,采用“予”和“服鸟”问答的形式,但服鸟在赋中不是被描写的对象,而是作者思想的代言人。作者借其之口表达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因而也被认为是骚体赋。

    标志汉大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枚乘的《七发》。作品写楚太子由于生活过于安逸、饫甘餍肥尔德了萎靡不振的毛病,“吴客”前去探望,认定这个病并非针药所能根治,但能以富有哲理的精彩话语驱走病魔。于是,他把音乐、饮食、车马、宫苑、田猎和观涛等六件事大大铺陈了一番,逐步扩大楚太子的眼界和心胸,令他豁然病已。

    《七发》中描写“观涛”汹涌澎湃,铺排夸饰。多是歌功颂德,极写帝王贵族的声色犬马、游宴田猎之乐,山林宫殿京都之丽,表现出汉帝国统治的雄伟气魄。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的喜怒哀乐。

    《七发》对汉大赋的形成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此后,主客问答成了一种定型的结构形式。对观涛等六件事的铺叙,完成了从骚体赋的主观抒情到大赋的客观描写的转变。骚体赋中带有诗歌性质的虚词、句末的语气词等都不再出现,赋已经成为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这种赋,后人称之为“大赋”,“新体赋”,是最为典型的汉赋。从汉初的骚体赋到枚乘创作《七发》,是汉赋的形成时期,时间大约是汉初到武帝即位初年的七十余年间。

    从武帝到东汉中叶的二百多年间,是汉赋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大赋风靡文坛,成为文人创作的时尚。

    武帝即位初,派人接枚乘进京。其时枚乘已经年迈,死在途中。后来,武帝又读到一片令他怦然心动的大赋《子虚赋》,热切地把这篇赋的作者召进帝京,这就是汉大赋的代表作家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著有大小赋共29篇,现存《子虚赋》、《上林赋》、《哀二世赋》、《大人赋》、《美人赋》和《长门赋》六篇。其中,创作于景帝时的《子虚赋》和他见到武帝后创作的《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汉大赋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可以作为姊妹篇来读的作品中,汉大赋的特点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子虚赋》中,楚国的子虚公对齐国的乌有先生说,自己是个见识浅陋的人,楚国有七个供楚王游猎的大泽,他只见过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云梦泽,于是他把云梦则大大铺叙夸耀了一番,乌有先生听了,批评子虚公不推崇楚王的政德却炫耀豪奢侈靡的活动,但它自己也向子虚公夸耀齐国将土的广大,说像云梦泽那样的地方包容八九个都没有问题。

    《上林赋》承接其后,又在《子虚赋》中担任旁听角色的亡是公站出来讲话,搬出“天子之上林”,竭尽铺陈之能事,压倒子虚、乌有二人。

    这一场争论当然是子虚乌有不存在的。作者只是借三人之口,把诸侯王以及天子的游猎场所和游猎活动大大地铺叙了一番,显现出大一统王朝的雄厚实力和赫赫声威。对客观事物作如此详尽而夸张的描写,人称“铺张扬厉”,是汉大赋的主要特点之一。这一特点,在枚乘的《七发》中已露端倪,至此则臻登峰造极之境。

    从枚乘开始,写赋的目的就不再是主观抒情,而是为了讽谏,也就是向帝王贵族说一些规劝、开导的话。《子虚赋》批评了“奢言淫乐,而显侈靡”。但是,从大赋的实际情况来说,作者所注重的往往是在铺叙上发挥自己的文学才华,总是描写多而劝谏少。讽谏一般都只是在篇末提一下,而大量的笔墨却用于铺陈渲染。

    汉大赋总是声称要对帝王贵族政治上的缺失和生活上的奢靡进行讽谏,但却又总是浓墨重彩地、实际上还是颇带称颂性地描写京都、宫苑的富丽豪华,描写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驰逐的生活。有人把大赋的这一特点称为“劝百讽一”。也就是说,它由于铺陈渲染而造成的倡导意义,要大大高于讽谏的意义。它是大一统帝国鼎盛时期应运而生的产物。

    出于铺叙的需要,大赋在语言上的特点是词藻富丽。司马相如和他的后继者扬雄都是知识渊博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他们的赋作中词汇丰富,表现力强。虽说有些是僻字,难免有艰深堆砌之嫌,但总体上给人的感觉是繁博瑰奇,文采斑斓。

    扬雄是西汉成帝时的大赋家,以《甘泉赋》《羽猎赋》《河东赋》《长扬赋》四篇为代表作。扬雄作文性好模仿,早年有服膺司马相如,所以他的赋明显地受到《子虚赋》和《上林赋》的影响,只是加强了伦理说教成分。

    汉成帝曾去甘泉宫郊游,扬雄一同跟随。回来后,扬雄写了这篇《甘泉赋》,意在讽谏成帝的郊游之举。但他通篇铺排甘泉宫的雄伟壮丽,怎么能起到讽谏的效果呢?这就叫做——劝百讽一。

    汉大赋的主要作品还有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等,这些作品基本上都保持着铺张扬厉、劝百讽一和词藻富丽的特点。结构上也保持着对答形式。

    东汉中叶以后,汉赋进入了衰微时期。这里主要是指汉大赋,它随着汉室的鼎盛而鼎盛,也随着汉室的衰微而衰微。【小编注:张衡的《二京赋》是汉代大赋的绝响。《二京赋》写的是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有模仿班固《两都赋》,但内容有所拓展,除了描写田猎、宫室,还描写了市井百态,篇幅远超班固。】

    汉赋中另有一种篇幅短小、文词清丽、不用问答体的赋,人称小赋。汉代大赋家司马相如、扬雄等都写过这种赋。但武帝到东汉中叶的二百年间,铺张扬厉的大赋在文坛上占了绝对优势,直至东汉中叶,大赋逐渐呈现衰微之状,小赋才有了取而代之的势头。标志着这种转变的是张衡的《归田赋》。

    张衡是杰出的科学家,也是文学家。东汉顺帝永和三年(138),官居要位的张恒为了躲避宦官的谗言陷害,上疏请求免官回乡。其时,他创作了《归田赋》。这个作品一扫大赋的铺陈旧习,以平丽的文词叙说归田的原因,描写自己想象中的归途的快乐和归田后的隐居生活。创作目的再度回归到个人感情的抒发。

    张衡之后,小赋的创作日渐繁盛。著名的作品有蔡邕的《述行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等。这些作品或纪行抒怀,或讥讽时事,或托物言志,都带有比较浓厚的主观色彩,篇幅也不很长,意味着宏篇巨制、铺张扬厉的大赋随着一个兴旺发达的大一统王朝的没落而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汉赋的分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cw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