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四十多天的实习生活就这样结束了,我们心里都有些不舍,纯朴厚道的民风和可爱聪明的学生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短短几十天的相处,许多孩子和我们建立了真诚深厚的情谊,在离校的前几天,孩子们总是围着我们问这问那,让我们给他们写留言,拍照合影,都在长吁短叹,不知此地一别,何时才能相见。第二天我们乘车离开实习的校园,这些善良的孩子们和我们依依惜别,有的就在路边哭出了声、有的一直跟随我们的车跑出了几里地,直到我们消失在他们泪眼朦胧的视线之外。
其实,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总是在相聚和离别之间演绎出一曲曲动听的歌谣,一首首忧伤的诗,一幅幅幸福温暖的画面。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回到学校,我们要继续完成我们的学习任务,当了四十多天的实习老师,我们要重新转换自己的角色,沉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未来的学习中。当时学校成立了吉他艺苑社,由我们数学系和几个中文系及政教系的吉他爱好者发起组织成立,我是数学系的常务理事,负责组织艺苑社开展一些活动。九十年代初,那时的吉他风靡了整个校园,每到夜幕降临,校园的花坛边、草坪上、楼道间、宿舍里就有三三两两的人聚在一起弹着浪漫的吉他,唱着耳熟能详的校园歌曲,每每就引得一些正在恋爱中的男女发出一阵阵忧伤和叹息。
一个周末有月亮的晚上,我们吉他艺苑社一些喜欢音乐的人相约聚集在校园里的草坪上,在影影绰绰的路灯光映照下,一群渴望青春和激情的人,优美的吉他曲,浪漫的弹唱,此起彼伏的掌声,是那个时代大学校园里最平常的夜晚最美丽的一道风景。西班牙吉他大师索尔的《月光》、中国吉他诗人殷飚的《彝族舞曲》、《浔阳月夜》,世界吉他名曲《雨滴》、《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卡伐蒂娜》、《悲伤的礼拜堂》、《爱的罗曼斯》等唯美浪漫的音乐总在夜不能寐的晚上响起,萦绕在每一个安静的角落,抚慰了那个时候的青春,梦想和忧伤。
在这个学校读了三年,除了日常必修的数学专业课,业余最多的时间就是呆在阅览室和资料室,如饥似渴地浏览阅读各类报纸和杂志,累计做了十几本读书笔记,这些东西都成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的生命底色中积淀着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为我们未来的人生带来了更多的力量和温暖。我真的要感谢那时养成的坚持阅读积累和思考的习惯,让我能心无旁骛,沉心静气地拼搏,无惧任何挑战,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勇向前。我那时写的一组古体诗是当时我们在茫茫书海中自由徜徉的最好注脚:
(一)晨读
光新气清夹道荫,人影斑驳朗朗声。
狂览中外古今句,博闻强志逍遥生。
(二)课堂
讲坛高居任挥洒,扼腕捋袖汉满颊。
纵有不绝韬略词,吾辈天地气临他。
(三)阅览室
层楼耸翠智光扬,莘莘学子尽楼上。
琳琅书刊盈尔目,任其阅尽华清章。
(四)在书店
滚滚红尘人深处,小店悄然路边旁。
问津有人今何在,慷慨解囊你我狂。
(五)夜读
学楼扰攘渐平息,正是读书绝佳时。
孤枕独卧青灯漫,人憔悴时梦亦痴。
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是教我们《数学分析》的一位四川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年轻有为,才华横溢,在当时整个陕西高校高等数学教学研究学术界颇有影响。他是我们当时数学系的副主任,讲课时满腹经纶,妙语连珠,思维活跃敏捷,视野开阔大气,让枯燥无味的高等数学知识在课堂上变得活泼有趣美妙。记得他曾经给我讲过一节课,需要解决一个难题,经过一番艰苦的分析演算,最后终于突破了解题的关键,此时他微笑着望着大家,脱口而出引用了贝多芬的一句名言:这个问题算到这一步,我们就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要让那生命活过一千次。此言一出,教室里便响出了热烈的掌声,一个数学老师有如此广博的人文知识和真挚的人文情怀,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成了放飞梦想的殿堂,到最后大家越来越喜欢他的课堂了。后来听说他调到了中山大学任教,从此以后就中断了联系。
还有一次我们班级在教室里搞联欢活动,等到他出节目时,便让他的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为大家朗诵了一首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词《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二十多年的时光飞逝过去,好像他儿子稚嫩的童音依然在我的脑海回响,一个数学教师良好高超的人文素养对当年的我们产生了深刻感染和影响。后来我参加工作以后,也时刻注重自己人文素养的提升和沉淀,努力把这种理科和文科素养并重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我的教学中,让我的数学课堂力争成为学生喜爱、钟情的有趣课堂,打造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融青春人文理想于数学的课堂,不但要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数学知识,也要让他们学会放飞梦想。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青春(二)七
在大学三年级时,一位来自汉中勉县的同学也加入到我和远军的沙龙世界,他叫朱琨,也喜欢读书写作,爱好文学,音乐,从此我们的二人转变成了三剑客,我们之间的话题更丰富了,更精彩了。多少个晚自习之后的夜里,在宿舍楼里,我们三人总是在一起读书交流讨论,畅想未来,互相鼓励。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互相帮助,携手并肩作战同行。
一次全校的春季田径运动会之后,远军邀请了朱琨,我等在内的一部分同学去他的老家旬阳的兰滩去玩,一群学子风一样地登上了从安康火车站出发东去的火车。由一人带头只拿着一张车票在队伍前面开路,后面的人跟着随机应变,见机行事,巧妙躲开检票员的检查和阻拦,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逃票历险记。大约两个小时后,那个年代的绿皮火车一路摇晃着拉着我们到达了汉江边上的一个小站,我们一下火车就开始爬山,一路的欢声笑语,一路向远军的老家攀登,不知不觉中就到了他位于山坳的家。那地方位于高山之上,房子全盖石板,错落在山畔之间,很多农民的房子就窝在山谷间,山梁上,鸡犬之声相闻,远离喧嚣浮躁,真真一个世外桃源。远军家的房子是一个两层的阁楼,上面是他的卧室兼书房,还有客房,灶屋,下面是储存粮食和喂养家畜家禽的地方。这个地方没有通电,晚上只凭煤油灯和蜡烛照明。见着我们这么多人不怕路途遥远,翻山越岭地来到这里,他父亲憨厚纯朴的笑容绽放,母亲真诚亲切的眼神闪烁,像是饮了一杯酝酿多年的醇酒,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这山里善良质朴一家人的热情厚道。
一顿丰盛地道的农家晚餐在这山村里开始了,远军母亲端上了他家最好的家常菜,父亲倒上了自己酿制的柿子酒。大家推杯换盏,你来我往,一阵阵开心爽朗的笑声,有味道的杠子声打破了这山村夜的寂静,一股浓浓的乡情醉倒了我们所有人。这声音飘荡在汉江边上的小山村,小阁楼里的灯火点燃了高山上夜的阑珊,我只感觉到这场酒香飘了几十年,好像依然在昨天。晚餐结束后,远军的堂哥打开了他们院子唯一的一台收音机,收听着没有污染的电波传来的优美的山歌,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兴之所至,又抄起了他擅长的二胡,悠扬悦耳的调子就在这山的夜空慢慢流淌,弥漫。
夜深了,我们所有男生被安排在他家小阁楼下方的邻居家休息,远军提着一个特制的灯笼照亮,他风趣地说这是他们当地有名的"气死风灯",再大的风也拿它没奈何,所以能气死风,真好玩儿!
山村远处的狗吠渐渐消失了,山风也停了,灯也熄了,我们都渐渐进入了梦乡,把这空旷的夜、寂静的夜、温馨的夜留给了汉江,留给了这绵绵巴山。不知何时,一阵遥远的鸡的叫声隐隐约约传来,有人就起床了,打开窗户,一股原汁原味清新的山村的气息从山谷扑面而来,山鸟啾啾,仿佛陶渊明笔下的一幅山村田园图画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多年都没有感受过这山村静谧恬淡的田园生活了,都被陶醉了。
都起床了,我们在远军的带领下去附近的地方爬山,对着汉江的方向长啸,惊起一群群的山鸟飞出山林,越过山涧沟壑,穿过山风云层,消失在远处烟雾茫茫的地方。我们来到了他家的田地边,勤劳的父亲正在细心地劳作,远远看到我们,就向大家打招呼致意,我们走进他身边,他笑着说:"我们这里是大山,穷乡僻壤,铺乘不好,让你们没睡好,也没有好酒好菜招待,都多担待啊!"
"叔叔这说的哪里话,我们都很好,睡得好,吃得香,给你家找麻烦了!"
"你们和远军都是同学,这是大家伙的缘分,跑这么远来我们这里,不嫌弃这条件差,看得起我们,咱高兴啊!以后有机会不吹嫌,就和远军一起来耍嘛!"
"谢谢叔叔的款待,你太客气了!"
一阵说话后,这位厚道的父亲就继续在地里挖了起来,把从地里抠出的石头丢到一边,那满足幸福的样子会让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整个一天我们都在远军家附近的山岭上漫山遍野地疯闹玩耍奔跑,说笑,吼叫,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把青春还给大山,树林,天空,白云,岩石,山风,奔腾的汉江。这就是青春的味道,青春的气质,无需隐藏,无需雕凿,尽情绽放,酣畅淋漓地飞扬。
第三天早饭之后,我们挥手告别了这个小山村,踏上了返回学校的路。远军的父母亲把我们一直送到山口,依依惜别,大家都不停地回首遥望,那最后的招手定格在了历史的天空,遥远的山头只留下了两位亲人模糊孤独的身影。这时我的鼻子有些发酸,情不自禁地唱出了郑智化的歌曲《用我一辈子去忘记》:"
突然忘了挥别的手
含着笑的两行泪
像一个绝望的孩子
独自站在悬崖边
曾经一双无怨的眼
风雨后依然没变
匆匆一生遗忘多少容颜
唯一没忘你的脸
飘过青春的梦呀
惊醒在沉睡中
我用一转身离开的你
用我一辈子去忘记……"
我们一边下山,我一路就用近似哽咽的歌声唱着这首歌,其他人也跟着哼唱。回首往事,二十多年过去,这一段难忘的旬阳兰滩山村之行早已沉淀在我的生命中,成了我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青春(二)八
最后一学期,远军一不做二不休,索性从他一直住的407宿舍搬到了413,睡在我的上铺,真的成了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我们把所有的书籍放在一起,连饭票菜票也共用,不分你我,同舟共济。周末我们就一块逛书店,当时安康城大街小巷的书店书屋一览无余,每当看上心仪的书籍,两人就各出一半的钱买回来,要看的书就在我们上下铺之间来回传递,遇到书中的问题就在一起讨论分析,有时甚至为一个纠缠不清的问题互相争论地面红耳赤,最后意见达成一致时也不经哑然失笑。在一起读书探讨之乐,成了我们大学三年一起学习时光中最快乐幸福的事。
那时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路遥的小说《人生》,《平凡的世界》,张贤亮的小说《绿化树》,《情感的历程》,贾平凹的小说《浮躁》,《商州初录》,《废都》等成了我们专业课学习之余讨论最多的话题。两个数学系的学生这样专注于文学艺术,历史文化,醉心于读书和写作,以至于我们都差点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专业,让不少人误以为我们是中文系的学生了。
九四年的五月,当时安康市文联邀请著名作家贾平凹到安康交流讲学,我和远军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心情无比兴奋激动,两人就商量着一定要去见见自己心中仰慕的大师,听听他的讲座,近距离亲密接触一下我们中国的文坛独行侠。我和他提前打听到贾平凹下榻的宾馆,各自带一本最喜欢的他的著作,前往八一宾馆,准备拜访我们心中最尊敬的作家。我们来到宾馆前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说尽了好话,向一位女服务员软磨硬泡地追问出了贾平凹居住的房间,心跳地像打鼓一样激动热烈。来到他的房前,互相推让着谁先把门敲响,纠结了半天,最后,终于是远军鼓足了勇气,轻轻敲响了房门。这时,我们的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几秒钟后,门开了,贾平凹出现在我们眼前,屋里没有开灯,电视正播放着《鹦鹉传奇》,一股浓浓的烟味。我们主动做了自我介绍,都是安大数学系的学生,平时喜欢文学,酷爱阅读他的小说和散文,请他给我们做一个签名。说着远军拿出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浮躁》,我拿出漓江出版社的《贾平凹散文自选集》递给他。我说:"我叫李伟,十八子李,伟大的伟。"远军说:"我叫周远军,周恩来的周,远方的远,军队的军。"他一直没有说话,拿笔在两本书上签上他的名字和我们两人的名字,最后说了一句,"你们好好看吧!多努力!"我们异口同声地说,"谢谢贾老师!",之后就离开了八一宾馆,回到了学校。一路上我们无比激动,喜笑颜开,终于实现了我们渴望已久的梦想,这是上天对我们这两个炽热的文学青年的褒奖和眷顾。
当天晚上,凌晨两点了,我还一直没有休息,因为是激动兴奋,随即写了一首短诗:
为追求心灵的自由和执着
两个血气方刚的人
徘徊在悠长悠长的街灯下
好惆怅,好迷惘
总不信缘分如此恶劣,艰险
令我尊敬的人啊!
您即使孤独和寂寞
也不要躲避两颗萌动的心
没有别的嗜嗜求
只想为自己那颗善良美丽的心灵
留下一段注定永恒的回忆
一天后在安康军分区招待所二楼的大礼堂里,贾平凹的文学讲座如期举行,那天陪同他的有安康籍作家陈长吟,诗人陈敏,作家张虹,西北大学资深教授,贾平凹研究专家费秉勋等人。因为当时贾平凹的小说《废都》蜚声中国文坛,颇富争议,出版的正版和盗版书累计近一千万册,成了当时中国文化届,文学界一个奇特的现象,所以当天的交流互动以他这本奇书的创作,出版,审美价值取向为重点和焦点,也涉及到他的散文创作等方面。他抄一口浓重的西安口音,语言朴实简练,不停地抽烟。他说对他文学创作影响最大的作家是沈从文,小说《边城》是他最喜欢的一部作品,当初读这部小说时是在旧书摊上找到的,开始的部分没有了,但是读着读着就被这小说给吸引住了,后来才知道这本书是二十世纪文化大师沈从文在三四十年代所写的一部影响很大的中篇小说,后来自己的文风也受到他的启发和影响,最后索性就找来沈从文的所有小说阅读,研究。
这次文学讲座已经过去快二十五年了,为我后来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信心。参加工作后,我一直以拥有大作家给我亲笔签名的这本书为骄傲,反复阅读这本书,作为我的珍藏,可是最为可惜的是,由于我的粗心大意,保管不善,在调动工作整理搬家中不慎弄丢了,成了我这么多年来最感遗憾的一件事。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青春(二)九
在安大读书学习的这三年生活中,是我人生的转折点,走过了我人生青年时期最精彩,最让人难忘的三年。这短暂的三年,让我由幼稚走向成熟,由迷茫走向清醒,由不善言辞,拙于交际,内向腼腆走向了善于表达,喜欢交往,自信坚定,为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夯实了坚实的知识基础,打开了我日后广阔的视野,找到了我日后永远为之不懈奋斗的方向。这最为美丽的青春,我遇到了文学,遇到了吉他,遇到了音乐,遇到了终生不渝的朋友,遇到了梦想和希望,遇到了一群最美的人和事,我感谢生活,感谢命运!
那个年代,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港台流行音乐,大陆的校园民谣,路遥的小说,余秋雨的散文,汪国真的诗成了我们那一代大学生的最爱,也是那个时代最显著的文化标志和名片。说起理查德的钢琴曲,比如《命运》、《致爱丽丝》、《秋日的私语》、《童年的回忆》、《爱情的故事》、《海边的阿蒂利娅》等,那是耳熟能详;台湾歌手童安格的《把根留住》、《你明天是否依然爱我》,姜育恒的《再回首》、《驿动的心》、《有空来坐坐》,齐秦的《外面的世界》、《大约在冬季》,罗大佑的《童年》、《乡愁四韵》,郑智化的《水手》、《星星点灯》、《像我这样的人》,周华健的《花心》,香港四大天王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黎明的歌,还有殿堂级摇滚乐队BEYOND的摇滚经典《真的爱你》、《长城》、《光辉岁月》、《海阔天空》,大陆校园民谣的代表作《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流浪歌手的情人》、《冬季校园》、《恋恋风尘》、《那天》,黑豹乐队的《无地自容》、《Don,t break my heart》,崔健的《一块红布》、《浪子归》等这些流行歌曲,几乎每一首我们都如数家珍,百听不厌。路遥的小说《人生》和《平凡的世界》都争相阅读,都能从中或多或少找到自己的影子。《文化苦旅》一经出版,轰动整个文坛,百读不厌。汪国真的诗歌集几乎人人都看,不停背诵抄写,还写在明信片上送人。那个年代真的是一个纯真清澈简单安静的时代,没有电脑、网络、手机,只有图书馆阅览室看不完的书刊和报纸,随处可见的浪漫吉他,不论何时都听不尽的盒装卡带。可是,时代在向前走去,我们现在的灵魂却越来越浮躁了,对随风而去的往事的回忆,都成了一种生活中的奢侈。
在我们毕业前夕,那年央视一套播出了一台北京高校毕业生晚会,那晚老狼现场拿着一把吉他演唱的《同桌的你》,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成了多年大陆流行音乐排行榜的冠军,而这首歌的作词作曲者高晓松也因此声名鹊起,红透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半边天,至今艺术之路长青,写畅销书《晓松说》、拍电影、上《中国达人秀》和《奇葩说》。那晚听完老狼演唱的这首歌,我随即在书店买回来当年大地唱片公司推出的第一张大陆校园民谣专辑(一),在最短时间内学会了弹唱这首歌,毕业前的每天晚上都要在宿舍楼道里弹响吉他,深情痴迷地演唱,让一些人夜不能寐,辗转反侧。三年一晃而过,快要毕业了,都有些不舍啊!
在九四年六月学校举行的一台毕业晚会上,由我领衔吉他艺苑社弹唱了美国电影《毕业生》的主题歌,我感觉到,这可能是我在这个学校最后的一次公开表演了。不久,我们将会离开这个学校,各奔东西了,开启我们新的人生。在离校的前一天,学校给我们每人退还了一百五十多块的押金,一部分关系较好的同学相约在校门附近的一个小餐馆里,几箱啤酒在猜拳行令中化为乌有,盘子里的饭菜风卷残云般一扫而空。有的不胜酒力,开始话就多了,信誓旦旦,指点江山;有的酒后吐真言,眼镜湿润,依依不舍;有的互相拥抱,挥泪惜别。
青春匆匆那年,酒后散场各奔东西,再难相见,大学这三年的同窗情义和缘分也就到此为止,所有的人不免有些伤感和失落。但我们更多的是内心的激动和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的坚持和努力得到了学校和国家的肯定和认可,更得到了家人由衷地支持和赞许,我们都成了家人眼中的骄傲和值得向别人炫耀的资本,因为我们已顺利地大学毕业,有了自己的工作,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更加接近我们的理想。最后在场的人都带着一颗无法言说的复杂心情各自回到自己的宿舍,匆匆整理行装,悄悄离开生活了三年的大学校园,离开与自己朝夕相伴的同窗好友,都不忍看到那最后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场面和体会那五味杂陈纠结的心情滋味。
最后那天,校园树枝上的知了在阳光下不停聒噪,夏风轻轻拂过熟悉的草坪,姜育恒唱着伤感的《再回首》,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宿舍楼里人来人往,所有的毕业生急匆匆地把被子、箱子、书籍、生活用品等行李送往楼下,乘车仓惶逃离,各奔东西。我一直在自己的宿舍里慢慢收拾东西,静静等所有人都已离去,整个楼道里空无一人了,我才带着行李依依不舍地离开学校。我没有和任何人道别,没有和任何人握手,一出校门,一辆出租车把我直接拉到车站。
坐在回家的班车上,我思绪万千,心想着我的大学生活就这样结束了,很多同学就此天各一方,也许再也没有机会相见,等待着我们的是充满了各种无限可能和精彩的未来,等待着我们的是一段需要我们自己独自去面对的,也许会充满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日子。我对自己说,你怕什么,你已经长大,你已大学毕业,一定会用自己所学和充满知识和智慧的大脑积极面对未来会遇到的所有困难和挑战,你一定要勇敢向前走!就这样想着,往日大学校园生活的一幕幕就又在我的脑海翻腾,索性拿出我的影集相册,一页页慢慢浏览下去,一张张静静回味……哎,这让我百感交集的大学生活,这样想着,我又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就这样,在愁肠百结中结束了我的三年大学生活,回到了我的汉阴蒲溪老家,一头扎进我的小屋,一边帮家人做家务,一边读书听自己最爱的校园民谣。每天的日子倒也过得安闲惬意,有滋有味。但每天也在焦急和盼望中等待分配工作的消息,有时也有百无聊赖的时刻,便拨弄几下吉他,弾几曲自己最爱唱的歌曲,感觉好像又回到了大学时代。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青春(二)十
九四年的夏天,感觉特别漫长,天公不作美,大旱近五十多天滴雨未下,每天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上山谷间的庄稼,很多农民起早贪黑地抗旱斗酷暑,日子过得恓惶。父亲当年也种了几亩水稻,田地在远离水源的地方,眼看着稻田里缺水极度干裂的样子,水稻的叶子由于干旱少,随便往田里扔一根烟头就能烧遍,父亲心急如焚。看等老天下雨没指望,最后他买来水泵,电线和水管,每天早早起床喊我帮忙一起去抽水抗旱。经过我们的努力劳动,家里所有的水稻都得救了,看着田里的水稻恢复往日的生机活力,父亲乐地眉开眼笑,还不停地和我开玩笑:"不下雨没啥!不怕!常言道,天干三年吃饱饭啊!"在我们坚持抗旱到最后的几天里,天公终于怜悯了我们这一方土地,酣畅淋漓地下起了透场雨。我走在田边,只感觉到快要枯死的水稻尽情地吮吸着这天降的甘霖,又疯狂生长着。
在帮父亲忙完抗旱之余,我每天还帮二哥家照看他开的一个小商店,一边抽着八毛钱一包的芒果香烟,一边看书听着老狼演唱的校园民谣,在焦急盼望中等待分配的消息。
当稻谷到处金黄遍野的时候,稻田里全是农民们忙碌身影的时候,我也终于等到了我被分配的消息。在一个月亮撒下万里清晖的夜晚,我和父亲在一起喝酒庆贺,不日我将奔赴工作之地,开始我新的人生之旅。我的青春也将开启一个新的篇章,无限美好的未来正等着我大踏步走向前去。
青春,是一首歌,总在有理想的时刻唱响,永远动听迷人;青春,是一首诗,总在有梦想的地方绽放;青春是一幅画,总在绚丽的未来绘出;青春是一个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青春是一杯酒,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一饮而尽。
拥抱青春,和那些年说再见,永远,永远!
2019年1月29日——2月5日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青春(二)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青春(二)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青春(二)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青春(二)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青春(二)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青春(二)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青春(二)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青春(二)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青春(二)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青春(二)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青春(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