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想将育儿和儿子的成长写一本书,这样即可保留一个记录,又可满足出书的愿望。可字没写一个,一转眼,儿子十二岁了。
今天,我将我们的母子亲情写下来,怕以后我老年痴呆,忘了。
儿子出生后,有大半年我没睡过一个整觉,我母乳喂养他到一岁零三月。
儿子由保姆带大,一直到上幼儿园。后来我们请小时工帮忙接儿子回家,打扫卫生,做晚饭,这样到他四岁。
儿子淘气。当我发现他的淘气没有减弱的势头,反而层出不穷,我非常困惑:为什么他不像爸爸一样,是个安静内向的人呢?
儿子两岁时,搬石头砸了脚,大哭不止。带他去积水潭医院照像检查,虚惊一场。
儿子三岁。姥爷带他骑车,儿子将脚后跟伸到自行车里,被车轮的辐条割裂一个口子,缝了几针。待半夜麻药消退,孩子哭醒,我的心也跟着疼了好久。那种骨肉连心的感受让我不断体会当妈的苦——体力上和精神上的苦。
儿子发烧时,我在千里之外出差。和家人通过电话,我得先平静好自己的内心,再回到会议室佯作无事接着开会。
我去美国学习,儿子被送到南方农村。和老人沟通得到的细节少,孩子的只言片语也无法描绘他的真实感受,我不知道他那段时间过得怎样。
五个月后,等我回来,儿子去机场接我。在出租车上紧紧攥着我的手,生怕妈妈再离开。我发现他变得敏感沉默,有一段时间,他半夜哭醒。看到那么活泼的孩子变了一个人,我有些难过,我知道这是小孩和父母分离落下的焦虑症。一个城市的职业女性想兼做好妈妈,难。
这次分离,我没有再和儿子分开过。
儿子四岁时,我给他报了一个“机器人”班,那种用类似乐高的塑料模块拼接成人形,然后装上电机,“机器人”就可以移动了。那段时间我很忙,每天下班先去幼儿园接孩子,然后带他去这个活动班。为了不迟到,我在萧瑟的夜幕下使劲蹬车,儿子在后座抱着我疲惫的腰,母子二人一大一小的身影在嘈杂的马路上穿梭,跑了一冬天。
幼儿园穿衣比赛。儿子穿得快,看到另一个小朋友系串了衣扣,急得要哭,就停下来帮他,最后比赛得了第二名。这让幼儿园老师印象深刻,写在工作日志里,分享给我看。
儿子有几个幼儿园的好朋友,有时会带到家里来。这几个孩子有的爸爸在市场做室内画装裱,有的妈妈在街头卖干果,有的爸妈离婚了。因为儿子,我有机会和这些家长认识,得知他们的生活和对生活的期待。这些辛辛苦苦打拼的外地人,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北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我值夜班,他想我,他爸带到医院来看我。本来说好乖乖回家睡觉,可一出医院大门就坐在花坛边哭。结果和我在值班室的小床上睡了一宿。
我们移民,带他去加拿大,在飞机上他一路呼呼睡到温哥华。看着他那么有安全感的面孔,我们则在一旁颇不平静地遥想未知的未来。
在加拿大,儿子上学第一天。送他坐上校车后,我们开车悄悄跟着。从车上走下来的儿子看到操场上异国他乡的洋老师和各族小朋友,脸上呈现惊恐状。这让我心疼了好半天,也让我感叹将一个小孩扔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中,其心理原来会出现如此的不适——“文化休克”。
我给儿子读故事,从很小读到现在。现在,他十二岁了,还喜欢和我坐在一起读故事。听到有趣的内容,他捧腹大笑。
我教儿子中文。有段时间他抗拒得很,可我舍不得让他放弃母语。我逼迫过他,责骂过他,甚至不惜和他摔跤(谁赢了就听谁的)。我说,儿子,你长着中国人的样子,如果中国人看到你不会说汉语会笑话你的。我说,现在是学语言的最好时期,长大以后学可就费劲了。我说,汉语可以给你带来很多机会,以后说不定能帮到你呢。听我这些话,他似懂非懂。
就这样磕磕绊绊,他竟然跟我学下来。现在,他看到自己掌握一些知识,觉得有成就感,开始愿意学中文了。
和儿子旅游是一件快乐的事。儿子喜欢听导游讲故事,愿意和人交流,他欢快的情绪很感染人,所行之处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儿子生病。发烧了,脚扭了,腿摔破了,我们带他去看急诊。有一段时间他总感冒,甚至不能上学,我不能去工作,在家调养他。他发烧时,我一宿宿陪伴,用酒精给他擦身体降温。刚转身躺下迷迷糊糊睡着,又被叫醒。
有时候我想,做母亲这么辛苦。如果早知这样,当初不要孩子多好。不用牵肠挂肚,没有那么多责任,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做自己的事,那该是怎样自由的人生啊。
儿子大了,越来越有主意。很多家庭活动得先征求他的意见,他不喜欢就不要求他参加了。他的自我和个性开始增强,和我们的矛盾多起来。
儿子做事不定性,专注力也不够,很多事做到后来失去兴趣。我有些着急,但也只能顺其自然。
去年又迷上了游戏。因为游戏耽误吃饭,睡觉,出行,我们因此不免吵架,这又影响到家庭气氛。
这些都让我头疼。面对这些挑战,我需要借助外力帮助我得到智慧,冷静妥善地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帮助他顺利度过青春期。
我借书看,关于青春期的亲子关系,关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关于孩子的成长规律的书我都认真读。我也和其他父母交流,参加社区讲座。这些对我都有帮助。
儿子是我的老师。跟着他,我学会了很多原来不会的事,也增加机会接触一些不同的人和环境,比如他同学的家长,我去做志愿者,等等。
一年一年,儿子都有变化。看到这些变化,我们觉得再自然不过,但偶尔也伤感。哪一天,他长大了,就飞走了。
做母亲的人,没法不对生活包容。用母亲的视角看世界,这世界从此宽容。哪一个母亲不在身体和精神上像钢铁被磨练?一个小孩交托在你我手中,对我们只有完全的的信靠。做父母的,特别是母亲,只能无条件去爱,并无保留付出。
也许惟有此,这世界才不至灭绝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