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学•国学•养生人生代码世间情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十三)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十三)

作者: 夏光草木 | 来源:发表于2018-07-31 10:07 被阅读9次

(十三)老子“啬”道

《道德经》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治理百姓和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精神更为重要的了。爱惜精神,得以能够做到早作准备;早作准备,就是不断地积"德";不断地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攻克的;没有什么不能攻克,那就无法估量他的力量;具备了这种无法估量的力量,就可以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有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道理,国家就可以长久维持。国运长久,就叫做根深祗固,符合长久维持之道。

一:一译:治理百姓和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精神更为重要的了。爱惜精神,得以能够做到早作准备;早作准备,就是不断地积"德";不断地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攻克的;没有什么不能攻克,那就无法估量他的力量;具备了这种无法估量的力量,就可以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有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道理,国家就可以长久维持。国运长久,就叫做根深祗固,符合长久维持之道。

二译:个人修养和治理天下,没有比农业生产更为重要的了。而农业生产,取决于早期耕作。不断地积德就好比早期耕作。不断地积德,就能够克服治人事天中的重重困难和风险,以为天下正。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没有不能化解的风险,於是,就可以保持福不向祸转化,保证治人事天没有终极。治人事天没有终极,因而可以有安定和谐康乐的国家。有重积德作"国之母",国家可以长久生存,长久稳定与繁荣。重积德使得国家深根固柢,所以说,重积德是"长生久视"的治国之道。

啬:或译作爱惜、保养;或认为是通"穑",泛指种庄稼。早服:早为准备。治人事天,当以节俭,保护,早做准备,为以后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正所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做成功一件事的前提条件,便是早服。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字是“啬”。啬是简朴,是积德,是注重自我修养还有道德的积累。老子说,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他认为检,要留有余地,才能获得进一步的成就,才能更好的做到德,自然就能 做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啬是治国修身的标准。不是消极的对待困难,而是采取以退为进的一种战略。是智慧,是涵养。

而我们今天谈到的啬,可能是吝啬,是对于钱财之物看待的尤为重要,一味地守财。这种对于身外之物的追求,可能会无限改变人对于自我和自我能力的认知,做出不符合核心价值观的事情。对于钱财的追求,只能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变成一个被别人称作是吝啬的一个人。

啬在古代,尤其在道德经里面意味着节俭,意味着不浮躁,冒进,而踏实地沉淀自己,意味着爱惜自己的精神,保养精神。

道,为法则,为处事为人的准则,想来这句啬,也是一条待人接物的准则。道法自然,在于法人,法天,法地。对于人来说能够适应的道理,对于天地自然肯定也会同样受用。

草木生长于土地,迎接时令而生长,在冬天沉寂,在夏天繁荣。寒冷肃杀的环境中,积攒保养自己的力量,把所有生的希望都埋藏在心中,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尽情地挥洒汗水,拼命生长。

这是一种道的力量,是生命在困难面前变现出的隐忍,爱惜和保养自己的力量。草木如此,走兽一样。再碰到敌人时候的伺机而动,是策略,同时是智慧,短暂的观察和蓄积力量,有可能爆发之时,便是雷霆一击。正所谓,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

人类在这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也是如此。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所谓的大道至简,也不过如此。天地万物,各有自己的道,细细观看,然后从中得到自己的感悟,才是人应该做到的事情吧!

我用自己的一双手写出文字,满怀虔诚,感悟世间万物蕴含的道理,其实也就是我自己的道。

一切从简,然后遵循本心,写出的感悟也便有了生生不息的灵魂,能够有很旺盛的生命力。我相信,人本身就应该保持一颗对待什么事物都有一颗虔诚的心的这种心态,那样我们才能够做到把天地之道为己所用。我承认这篇关于治人事天的文章,我能够唯一做到的事情就是遵循本心,永远相信虔诚的力量。

二:同时,观察“治人事天莫若啬”这一个句子,从语法上来看,是典型的动+名+动+名+莫若啬的比较语气。想来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有很实际的应用。

课堂上的交流,很多同学畅所欲言。吃饭喝水莫若啬,上山砍柴莫若啬,上课学习莫若啬,一句一句,充满了未知的口气。词语不管轻重,便一顿模仿老子的大道理。老师不紧不慢,认真聆听着每个同学的回答。前面的名词没有后面的名词更加有说服力,还有范围也变得更小了,这是我们所没有考虑到的东西。

渐渐地,待人接物莫若啬,齐家治国莫若啬,成人立身莫若啬出现了,名词的挑选还有搭配寓意方面都大有改善。

思维是语言的指挥官,其实,一节生动有趣的讨论课应该如此,变得人人乐道,有志于学。

辩证统一,对立统一的话题,应该是我们关注的中心。其实,这个社会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今天知道,啬的另外一种含义,是内敛,爱护,保养自己的精神力量,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和坚持的。

相关文章

  •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十三)

    (十三)老子“啬”道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

  • 道德经的启示 (附原文73-81章兼诗词)

    道德经的启示 (附原文73-81章兼诗词) 文/林海 虚怀若谷不张扬,智慧之门智慧藏。道德经书知道德,凡间...

  •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二十三)

    (二十三)致虚极,守静笃 【老子·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

  •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

    前言 《道德经》是一部由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老子编撰的思想巨著,蕴含着无穷的人生智慧,是一部在乱世中协助帝...

  • 背道德经的启示

    背道德经的启示 昨天晚上,在我和爱人陪着上二年级的女儿背诵道德经第四十三章时,孩子表现出了消极低沉的情绪。...

  •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七)

    (七)关于老子四道的答疑 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答:翻译: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

  •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十二)

    (十二)反者道之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 【注释】: [...

  •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三)

    (三)老子在《道德经》中的思想体现 拿老子所说的道来说。 老子的道可以说是一个实体,也可以说是一个...

  •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二)

    (二)老子的个人魅力 在我学了老子《道德经》之后,我感觉每一片文章都是老子精心写出来的,都蕴含了他的生活轨...

  •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一)

    (一)《道德经》写作手法 老子《道德经》共分为81章,共有道经和德经两个大板块。道经前37章,德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的智慧启示(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ec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