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朱用纯在《治家格言》中说:“处世戒多言。”
众所周知,“言多必失,祸口从出。”
的确如此,话讲多了难免会犯错,说多了不小心就得罪了人。
隋朝有位大臣,自觉劳苦功高,常因不满官职而怨声载道。
皇帝责备他自以为是,目无尊长,但念其功劳,便没追究。
将军却不领情,开始与被人说自己与皇族的亲密关系。
他的对头趁机告发,说他早有谋反之心,皇帝虽然没说什么,却下旨让这位大臣告老还乡了。
《易经·系辞上》有云:“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言行,是立身处世的关键。一旦发出,就成了事情成败、人身荣辱的主宰。
古时,一个小国进贡了两个一模一样的金人。
皇帝十分喜欢,但是他却被小国使臣的问题难住了。
那位使臣的问题这两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找来群臣商量对策。
最后,一位资历丰富的大臣自告奋勇,皇帝便邀请到的使节请到了皇宫大殿。
老臣慢悠悠地拿出两根根稻草分别从金人的耳中插入:
第一个金人从嘴巴里出来掉到地上;而第二个金人的稻草却掉进掉进了肚中,没有响动。
于是说:二者之中第二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节对大臣的解释默默无语,点头称是,表示钦佩。
含而不露,便是好处。
古人讲写作时有一大诀窍:“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可见风雅;下语六分,可追李杜;下语十分,晚唐之作也。”
其实这也是做人一大诀窍,真正会做人的,总是含蓄的。
总是懂得明明占理十分却只说三分,总是记着“得理也让人”,给自己留些余地,才能避免“多言”之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