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语之三•语言跳跃
诗家语具有跳跃之特性。五字或者七字之内往往具体表现在语法结构和句式上,诗往往省去不必要的文字。概因诗之句式因受字数、韵律、意象等因素限制,其构成方式与现代汉语之表达差异甚大,这就是所谓的“诗家语”。除常式句外,还有变式句。
夜谈:诗家语2变式句主要有省略句、倒装句、意象组合句、和互文句等形式。下面逐一解说:
省略句:跟文言句式一样,诗歌句式往往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关联词等。
1.省略主语: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张九龄《望月怀远》)
2.省略谓语:一家千里外,百舌五更头。(顾况《洛阳早春》)上下句省略了(流落)和(争鸣);再如: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上下句省略了(成)(传),这种情况很常见。
3.省略宾语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是:野火烧不尽(草),春风吹(草)又生。省略句,上一句草作为宾语省略了,下句草作为兼语(吹的宾语、生的主语)也省略了。
4.省略虚词成分。
a.省略介词。比如:江流(于)天地外,山色(在)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
b.省略连词。比如:(虽然)身无彩凤双飞翼,(但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省略了表示转折的连词。
c.省略助词。比如:无边(的)落木萧萧(地)下,不尽(的)长江滚滚(地)来。(杜甫《登高》)
d.名物语式,就是整个句子都是由相关联的一些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又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此亦可以理解为意象组合句式(从语法角度看意象组合方式,只是角度着眼点不同而已)。
倒装句:为使句子具摇曳生姿之美,诗家故意错列一些句子成分,有时候亦是为了格律表达之需要(包括对仗和平仄)或需要强调某一句子成分。
1.主谓倒装。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正常的语序应该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2.宾语前置。如: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末归南山》)原序应是:明主弃不才,故人疏多病。
3.定语后置。如: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崔颢《行经华阳》)原序应是:河山北枕险秦关,驿路西连平汉畤。
4.特殊错列。如: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杜甫《日暮》)原序当是: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错列,用得很少,用时小心,解读时候也得小心,不然闹出笑话来。因为从正常的语序去看,一般都不符合逻辑, 需要正确地推理。如王维有句“须臾白发变垂髫”,不知道错列方法的,还以为人可以返老还童了。
至于疑问句,也很常见。一般来说表现的是作者肯定性的语气,或者是讽刺性的发问,以增强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使得诗句不至于太呆板。
互文句式:就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它需要前后参照理解才能得出正确的意思。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实述眼前所见)。其特点在于能以简炼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并形成一定的节奏感和错综美。这样的互文句式 《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 《木兰诗》里“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诗家语之互文句式是常常是诗歌特征和语言技巧之一,增加诗歌语意连环流畅,音律流美。
其他句式如对偶句略,今后再拟详谈。以上句式足可证明:句式之跳跃性是诗家语的基本特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