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微尘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
臧文仲不给柳下惠官位有错吗——《论语》学习392

臧文仲不给柳下惠官位有错吗——《论语》学习392

作者: 背后国文 | 来源:发表于2018-03-27 16:10 被阅读40次

    卫灵公篇第十五·一三(392)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钱穆译】先生说:“臧文仲,好算是偷窃官位的吧!他明知柳下惠之贤,但不能举荐他,和他共立于朝。”

    【杨伯峻译】孔子说:“臧文仲大概是个做官不管事的人,他明知柳下惠贤良,却不给他官位。”

    【傅佩荣译】孔子说:“臧文仲是个做官不负责的人吧!他明知柳下惠有卓越才德却不给他适当的官位。”

    窃位,才德不称,窃取名位。立,位,官位。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臧文仲和柳下惠的为人,就可知道孔子这样讲的意思了。

    臧文仲,春秋时鲁国大夫臧孙辰,世袭司寇,历仕鲁国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朝。柳下惠,鲁国贤者展获,字禽,又名展季。二人为同一时期人,在政治上有交集。但柳下惠被孔子称为“逸民”,见《论语·微子8》篇: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逸民就是避世隐居的人,但才德俱佳。这样的人随遇而安、与世无争。而臧文仲则是鲁国重臣,也算一个为国为民赤胆忠心、鞠躬尽瘁的人。当一个实干家碰到一个清高道士,自然会有分歧和对抗,所以他明知柳下惠有卓越才德却不给他适当的官位也是情有可原。

    这种碰撞在《论语》里同样有记载,与本章联系也相当密切: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论语·微子2》)说柳下惠三次遭到罢黜,罢黜的原因竟然是他“直道而事人”,也就是他仅仅用正直奉事他人,即坚持正道,不违背他做人的原则。他也觉得挺委屈,心想为人正直还有错啊?

    在这里孔子是明显褒柳下惠贬臧文仲,褒柳下惠是因为柳下惠能“直道事人”,贬臧文仲是说臧文仲不识柳下惠之贤。当然今天我们站在的角度来讲,柳下惠固然值得肯定,但臧文仲也没有什么毛病可挑。孔子最大的仁的思想,其中之一就是直,真诚而正直,柳下惠做到了,所以孔子推崇他。但柳下惠毕竟有其消极的避世态度,有其文人的迂腐固执,与执政的臧文仲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一样,所以我们对孔子这样有明显倾向性的评论,就一定认为是正确的。

    另据《国语·鲁语》记载,臧文仲和柳下惠有二次冲突,一次是上面的柳下惠三黜,还有一次是柳下惠批评臧文仲祭祀海鸟。二人矛盾的焦点依然是所站的立场不一样,历史延续到今天,虽然后世对柳下惠评价甚高,但臧文仲真的没有什么可让人诟病的。

    我们在学习《论语》时,开始可能会觉得有些枯燥,可能还有人先入为主地认为经典都是乏味的。但慢慢地,当你了解了每一篇章的思想后,你会有一种认同感,也许还有一种失之交臂的感觉。这个时候,你已经意识到《论语》对自己的人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会不知不觉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喜欢了。随着学习的越来越深入,还会产生欲罢不能的依赖。越到后来,你不仅会被孔子的思想所折服,而且会了解越来越多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学习也由单纯的理论变得多元化了。当孔子和学生们栩栩如生地进行对话交流时,他们的喜怒哀乐跃然纸上,当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如电影般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的时候,浓厚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就像本章,我们不仅了解了孔子的观点,而且通过他的评价了解了历史上臧文仲和柳下惠这二个人的恩恩怨怨,这就是学习《论语》的趣味所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学习390--391

    《人生路上学〈论语〉》目录

    虚度年华将来必后悔莫及——《论语》学习393-39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西土瓦勇:学习《论语》确实有这样的趣味。
        背后国文:因为趣味,所以喜欢;更因为喜欢,而发现更多的趣味,谢谢!

      本文标题:臧文仲不给柳下惠官位有错吗——《论语》学习39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urs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