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讲了最不幸福的人,那最快乐的人有是谁呢?
之前提到,心灵有三种不同的范畴,即理性、激情和欲望。
针对欲望,“它所欢喜和关心的是利益”;
针对激情,它“总是盯着权力、成功、和名誉”;
针对理性,它“每时每刻都在全神贯注与认识事物的真理,毫不关心金钱和名誉”;
基于上述范畴,我们就可以把人分成三类:
哲学家:对应理性;
好胜者:对应激情;
贪利者:对应欲望;
基于上述三类人,又分别对应着三种不同的快乐。
但是,不同的人对快乐的理解是不同的,哲学家觉得了解和学习事物的实相比赚钱快乐,贪利者觉得赚钱比其他事情更让人快乐,好胜者认为金钱带来的快乐是庸俗的、追求真理不切实际还劳心劳力,除非它们能带来荣誉。
“当人们对生活方式采用的唯一的评判标准是快乐与痛苦的,而不是正确与错误或善良与邪恶的时候,我们又怎样才能知道真理在谁哪一边呢?”(庞燨春译本,第278页)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凭借经验、理性和推理了。
那这三种人当中,“哪一种对我们提到过的所有快乐最具有经验?”
“从早年起,哲学家就必定要体验另外两种快乐然而对于贪利者来说,根本没有理由去体验智性乐趣的甜美……与爱荣誉者相比……三种类型的人对于受尊重的快乐是什么样都很熟悉。但只有哲学家才能通过经验发现沉思实在的快乐是什么样的。”
“那么就经验而言,哲学家最有资格做出评判。”(庞燨春译本,第278页)
除了经验,也只有哲学家才拥有做评判的资源,因为评判需要理性论证。
“如果金钱和财富是做出评判的最好手段,那么为贪利者所喜欢和不喜欢的就必然更接近真理了。”
“如果名誉、成功和勇气是最好的手段,那么为爱荣誉者和好胜者所喜欢的就必然更接近真理了。”
“那么就是喜欢推理和爱智者那一类人,他们的喜好更接近于真理了。”
(庞燨春译本,第279页)
所以,不难得出,最让人快乐的是来源于心灵的智性部分也即哲学家的快乐,而排第二的则是爱荣誉者和好胜者的快乐,最后就是贪利者的快乐。
除此之外,苏格拉底还认为,“只有爱智者的快乐是真实的、纯一的,而其他人的快乐是虚幻的。”(庞燨春译本,第280页)
一般情况下,好多人会说,痛苦是快乐的对立面,但痛苦其实并不是不快乐,快乐也不是不痛苦。
苏格拉底举了一个嗅觉的例子,“关键是之前没有痛苦,然而突然你对一个香味感到难以想象强烈的快乐,当这个香味过去之后也不留下什么痛苦。”
所以,真正的快乐并不是脱离了痛苦,真正的痛苦也不是脱离了快乐。
那快乐到底是什么呢?
苏格拉底认为,“某物越是实在,它就越是可以作为快乐的源泉”。
“那么,你认为纯粹形式的实在出现在像面包、饮料、美味和一般的食物这些食物中呢?还是出现在想真正的意见、知识、智性以及进而言之一切构成善的事物之中呢?……有一些事物从不变化,从不腐朽,不光存在与自身具有这种性质的事物中,还存在于与之相似的周围事物中;另一方面,有一些事物,它们常常变化并且是可朽坏的,它们不光存在于自身具有这种性质的事物中,还存在于与之相似的周围事物中。你认为哪类事物包含有较高程度的实在?”
“永恒不变的那类事物在这方面优越地多。”(庞燨春译本,第283页)
所以,按照苏格拉底的说法,“更加实在的事物的充实,那么就会使人更实在、更真实地感到真正的垮了,而一个事物来自于不那么实在是事物,它便不会那么真实和稳定地得到充实,并且得到的是一种不那么可靠、不那么真实的快乐。”(庞燨春译本,第284页)
所以,僭主里真正的固有的快乐最远,而王者(哲人王)里真正的快乐最近。
题外话
《理想国》看到现在基本要接近尾声了,我也没办法形容心里的滋味,反正,这遍总算认认真真看完了,只这一件事,今年也没有白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