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人想要伪装,
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罪恶,也从虚伪之中诞生。
你知道真正的真实是怎样的吗?
宗萨仁波切 | 一个人的真实,就是万钧之力如果说,修行有什么法门的话,「真实」一定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之一。
保持你对欲望、对情绪的真实,从这个真实出发,你才有可能获得超越的力量与勇气。
在宗萨仁波切执导的剧情长片《嘿玛嘿玛》当中,他探讨了身份与行为之间的矛盾。
一旦人想要伪装,问题就会接踵而来。罪恶,也从虚伪之中诞生。
曾有人概括佛教与基督教世界观的不同:基督教认为,作恶是因为坏(罪);而佛教认为,作恶是因为蠢(无明)。
破除虚伪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如果一定要问:如何修行才是正确的道路?
宗萨仁波切的回答是“真”。
在所有关于修行的争议之中,都是因为这些修行之人不够真,或对人,或对己。
“从根本上来说,佛教的目标是证悟真理。”
佛教是个非常内省的宗教,它倾向于向内的哲学思考。这决定了它往往能吸引那些以思考为业、致力于内省反思的人。
与其说佛法是一种理论,一种宗教,不如说佛法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描述。
只是,与其它宗教相比,佛教对现实世界做出的解释有极强的逻辑性,同时充满思辨。也因此,佛法的研习需要一些智识上的门槛。
心理学家的目标是要在这个婆娑世界(轮回)中获得健康与快乐,佛教徒则不是。不是为了快乐的生存,需要极大的力量。
宗萨仁波切的力量来自他的真实。
在跟他的交谈中你不难体会到真实的万钧之力:
当一个人极度坦诚,他就已经无坚不摧。
从佛法的角度,人应该舍弃一切滋长傲慢、我执和贪心的事。这件事可能是关系,但也可能是假装舍弃关系;可能是欲望,但也可能是假装舍弃欲望。
或许,他从未假装舍弃。保持最大程度的真实,反过来,真实也给予了无限的力量。
如果说,修行有什么法门的话,真实一定是其中之一。
保持你对欲望、
对情绪的真实,
从这个真实出发,
你才有可能获得超越的力量与勇气。
宗萨仁波切 | 一个人的真实,就是万钧之力欲望不是问题
对欲望的执着才是问题
新京报:电影当中,主角因为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而杀人。你是否认为强烈的“欲望”是不可取的?
宗萨仁波切:我在电影中没有任何预先设定,说人要放弃欲望。
我想说的只是,不管你做什么,你都要知道会有一个相应的后果在等着你,它会引导事情往某个方向发展。
我们的情绪和欲望就像火山一样,总是需要出口,需要爆发,如果你没有觉察,它很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男人,他带着面具在某个地方与世隔绝地生活,但与此同时,他感到越来越受折磨。
终于,他犯了一个小错误:把前来跟他幽会的、面具底下的女人认错了。这个错误导向了后面的结果(杀人)。
新京报:那么,佛教如何看待“欲望”?我们常听到佛教中有“无欲则刚”的说法。你会说佛教是一个鼓励人们放弃欲望的宗教吗?包括对金钱、地位、爱情的欲望?
宗萨仁波切:嗯…… 实际上,说到底,佛教只对一件事感兴趣,就是洞见真理。
摆脱欲望并不是佛教的终极目标,佛教的终极目标是获得对真理的证悟。
如果欲望是你洞见真理的障碍,那么,是的你需要放弃欲望;如果欲望并不构成障碍,那就没有关系。
处理欲望和情绪的过程,也是引导你洞见真理的过程。
我的朋友当中有些是世俗意义上的名人,我从来没有告诉他们要放弃名利和金钱,我总是鼓励他们要有抱负,要更加有名。
实际上真正的修行跟世俗生活并不冲突,世俗生活从来不是问题,对它的执着才是问题。
假如你有1000公斤的黄金,但你并不执着于它,那没有任何问题;假如你有一块饼干,但你的注意力都在如何守住它、不失去它,那即使只是一块饼干,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因为你太执着。
宗萨仁波切 | 一个人的真实,就是万钧之力
新京报:如果说佛教要求人放弃一切执着,那么对证悟和真理的追求,本身也是一种执着。是否也应该放弃?
宗萨仁波切: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佛教里有上师曾打过这样的比方:如果你手指里有根刺,你得需要另外一根刺,才能把这根刺取出来。
所以,为了摆脱所有其它的执着,你需要保留一个执着——对证悟的执着,作为暂时的工具和途径。
一旦你真的证悟,那么即使是对证悟的执着,都会消失。我们知道,佛教里有“乘”的概念,“乘”就是“vehicle”(交通工具),一种工具和途径。
当你乘坐一辆车到达了目的地,你就不需要停留在车里了,你自然会下车。
新京报:我们注意到,佛教在西方知识分子、艺术家当中很受欢迎,不少人都皈依佛教。你是否认为研习佛学需要具备一定的智识门槛?
宗萨仁波切: 在欧洲、在美国,的确如此。佛教在知识分子中间正迅速壮大。
当你开始朝内看,朝向你的精神世界,而不是一味往外看的时候,你才会回到真正的真实。
我认为,在如何内省方面,佛教很可能是最复杂也最具智慧的(宗教)。它有几千年的传统,有无数的典籍、前辈已经实践了这一点。
新京报: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人把佛教当成工具,而非信仰。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人烧香拜佛,以求佛祖保佑长命百岁、升官发财。你如何看待这种将佛教工具化的倾向?
宗萨仁波切:这种现象不仅仅只存在于中国。在泰国、不丹、斯里兰卡,都是这样。我觉得这也没什么问题。
也许他们现在只是把佛教当成一种工具,但当他们想要更进一步,想要内省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在佛教的路径上走得更远。
所以,如果大众用佛教来算八字、保平安、求财富,我觉得也是好的。我接受这种现象。
我还远远不是
一个已经证悟了的人
新京报:你认为自己已经是个证悟了的人吗?如果没有,你觉得哪些方面仍然是你需要着重修行的地方?
宗萨仁波切:我?不不,远远没有,我还在期盼,实践,练习。我还有太多各种各样的情绪,需要去处理。
新京报:你上一次生气是什么时候?
宗萨仁波切:就在不久前,6月18号是我的生日,我的朋友把它做成了排场很大很热闹的庆祝宴会。我感到很愤怒,跟对方起了争执。
当然我知道根本上来说,我们互相关心,是很好的朋友,但有情绪的时候我还是会释放,也会跟别人有争吵。
新京报:你喜欢的电影导演和作家都有谁,跟大家分享几本最近在读的好书吧。
宗萨仁波切:很多,我之前提过挺喜欢杨德昌,一直以来最喜欢的是小津安二郎。作家的话,最近在读村上春树,很喜欢。尤其推荐《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不论你选择何种方式修行,如果你走在了对的道路上,你愿意迎向内在的真实——最终都可以遇见真理。
版权说明:文章来自网络。
今日互动
你觉得自己足够真实吗?
点击文章下方“评论”按钮
分享你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