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前段时间看到谢贤分手的新闻,新闻里谢贤说,“没有谈恋爱真的很寂寞,很苦闷,一起床就看着窗外的大海,吃早餐也是独自一人,生活很枯燥”。
看完这条新闻我觉得,每天都能够对着大海吃早餐这是一件多么棒的事情啊,谢贤这么大,难道还没学会与孤独相处吗?!
相对而言,年轻人在这点上做得就很厉害了。
《极限挑战·都是夜归人》这一期里孙红雷找到了一个深夜一个人吃火锅的女孩妙妙。女孩是广西人,独自在上海生活,凌晨1点才下班,下班后觉得想吃火锅就一个人去吃了。
网上有个孤独等级表,一个人吃火锅排在第五级。很少有人能够忍受这种孤独感吧,一个人将菜下到火锅里,等着它们慢慢变熟,这期间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虽然手机稍微可以打发下时间,但这种时候往往会让心里更蒙上一层孤独。尤其别人都有伴,只有自己形单影只,在别人的欢笑声中,只会更觉得寥落。
所以就连孙红雷都感到很惊讶,竟然真的会有人一个人去吃火锅。看,现在的年轻人多厉害,早早地适应了孤独,习惯了孤独,与孤独为伴。
刘瑜在《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里写:年少的时候,我觉得孤单是很酷的一件事。长大以后,我觉得孤单是很凄凉的一件事。现在,我觉得孤单不是一件事。至少,努力不让它成为一件事。
就是这样,大概所有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一种孤独感,觉得全世界都没有一个真正懂得自己的人。所有的人都像是隔靴搔痒,触不到内核。有时候会觉得很痛苦,茫茫天地,却找不到一个知己,有时候又会觉得自己遗世独立很酷,但又有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寂寞。
成长总是与孤独相伴,花大量时间体味孤独,对抗孤独,甚至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怕是要一直孤独下去了吧。
但谁能料到,生活,总有千万种方法治愈你的为赋新词强说愁。比如生存之艰难,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又或者只是自然而然地成长到丧失灵气,再也感受不到自然所赋予的悲伤。
2
现在的那些孤独的年轻人,是怎样孤独地生活的呢?
《极限挑战》里的女孩妙妙,一个人在城市生活,做着一份辛苦的工作,1点多才下班,这个时间点,几乎很难约到人出来一起吃饭。一个人吃火锅,肯定会觉得孤独吧,但也只能看淡孤独,适应孤独,不把它当成一件大不了的事。
在聊天中,妙妙说到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能生活得好点。但有些事情就是,你已经很努力了,但结果总是差强人意,妙妙在说到这点的时候语带哽咽,你能看到一个普通人在生活里的挣扎。
看吧,生活自有方法让你没有时间伤春悲秋,没有精力去哀叹孤独。
说我自己吧,同样也是孤身在城市里。
工作日的时候,常常不知孤独为何物,每天奔波劳碌,挤很害怕一不小心就会发生踩踏事件,分分终能引起人密集恐惧症的地铁,好不容易在迟到前到了公司,风风火火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八个小时之后,大脑就像耗尽了电池的手机一样自动关机了。孤独是什么,根本不存在的,躺到床上就能睡着,根本没时间去感受孤独,体会人生。
休息天的时候,一个人呆着,看看书,玩玩手机,也会觉得孤独无聊,常会感叹,幸福的人那么多,为什么不能带我一个,为什么别人都能找到特别好的男朋友,而我就是遍寻不见呢,然后被这种孤独感裹挟到情绪低落难受。有时候会眼睁睁看着外面的天色从白到黑,那种孤独感更会铺天盖地地席卷整个屋子,这种时候哭一哭也是常有的事。
后来,后来就看淡了,习惯了,适应了。
一个人去看电影,就算左边坐着一对情侣,右边坐着一对情侣,两个女孩都会倒在男友肩头抽泣,我已经不起丝毫波澜了,完全可以自己哭的,不一定非要趴在别人的肩头。(看我不是药神的真实体验)
林夕说过一段话:很多人结婚只是为了找个跟自己一起看电影的人,而不是能够分享看电影心得的人,如果只是为了找个伴,我不愿意结婚,我自己一个人都能够去看电影了。
不仅看电影,看书也是这样,或者其他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比如吃饭,旅行。一个人看书就是很不错的事情,看不下去的时候还可以跑去图书馆看,那种氛围下,多枯燥的书都能读得津津有味。而且,看书的时候,身边总是有人很难静下来去看。
这些我都深有体会,与一个不适合的人在一起,会让你更觉得孤独且无奈。
在上一段感情里,我觉得听了最不舒服的话是“你就是书看太多了”,每次听到这样的指责我都无力去申辩,你无法对一个觉得你是疯子的人解释你是正常人,他只会觉得你更像一个疯子。在其他的许多事情上也是这样,比如,我觉得电影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生活的必需品,是值得被认真对待的事情,但在只当电影是消遣的人眼里,这种认知简直不可理喻。
原来,两个人的相对无言,真的会比一个人更孤独。事实上,当你将一个人的生活安排得丰富精彩点,也并不会觉得多孤独,甚至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问了些周围的人,都是怎样对待孤独的。
回答是,习惯了啊。大部分时候还是不错的,有时候会觉得孤独点,这点孤独已经不能成其为一件事了,这点情绪甚至也不值得去小心呵护了。有时也会向往甜蜜的生活,但一个合适的伴侣却是可遇不可求的,和一个三观不合的人将就,只会让自己更痛苦,所以还不如与孤独为伴。
看,现在这些孤独的年轻人多厉害,早早地就习惯了孤独,学会了与孤独相处,这是很多人很大年纪也学不会适应不了的事情啊。
但仔细想想,总觉得哪里不对。
3
孤独从来不是洪水猛兽,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而应该是,一件私密且享受的事情。
当孤独前用上了“习惯”这个动词,总让人觉得有几分悲伤。那些有益的孤独,前面用的应该是“享受”啊。
龙应台在《目送》里写,她很喜欢一个人出去散步,因为一个人走路的时候,才是与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里展示了他极其自律和孤独的生活,但他却将这种生活过得享受又有趣。
事实上,可能我们一生都要与孤独相处,甚至对抗。但孤独它是内心成长所必须面对和承受的一件事。那些内心强大的人,都很懂得享受孤独,也乐于在孤独的环境里与自己相处,与世界相处,而不是被动地承受孤独,习惯孤独。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几乎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来自我们不善于在房间里独处。
在成长到享受孤独前,总会经历一些习惯孤独的时光。希望我们这些孤独的年轻人,有一天也可以真正地享受孤独,而不是在被动中习惯孤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