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唐]杜牧
夏初临?
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一样的答案。
生活在只有冬夏两季的南方,我似乎对天气不太敏感。若非早晨6:20走出宿舍的大门口时天色已经明亮,芒果花的花香酿得很醇,我还以为,我还停留在2020年的冬季。
清明已近,南方已经是夏天了,清明时节没有雨纷纷的光景。当然,在扫墓这一活动成为仪式化的今天,更不必提什么“欲断魂”了。
在交通、技术不甚发达的古代,一个人的出生、远行、入仕、婚姻、死亡,是每个家庭的大事。死亡于古人而言,不是沉眠,而是在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另一种生存,或是投胎转世,用另外的躯体存在。古人的“断魂”,并非是因为亲人不在了,而是因为见不到了,亦或者,不再是他们了。
“雨纷纷”“欲断魂”,沉郁的字眼使不少读者从小便思考着“死亡”二字意味着什么。诗歌的下半部笔锋一转,“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满路断肠人的清明,问酒的杜牧和不谙生死的牧童无疑是不同于常人的例外。面对生死这一沉重的话题,作者不以之为悲,流连于杏花春雨江南,棠梨煎雪煮新茶,折杏花酿成美酒,这亦是面对死亡的超凡脱俗的潇洒。
死亡,让活着更有意义。活着,多么美好的字眼。自信的脚步,一次次踩碎朝晨簇新的阳光,蒲公英的种子随风吹到满山遍野,青草的绿芽撞破松软的泥土……东坡居士曾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逝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这是自然界的普遍真理,我们都知道。我们不能阻止死亡,但我们可以让活着变得更有意义,也更有诗意。
不只是面对死亡,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我们亦要学会躲藏,问自己心中的“酒家何处”,陶醉于自己心中的“杏花村”,在那些摒弃了繁华的角落,总还有着小小细细碎碎的美好。
窗外,雨纷纷。
莫名想起之前读过的一段话了:“有时候,心里晴着,外面却下着雨;又有时候,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世间的很多事物需要在对比中品味。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
图源:同学的拍摄 自己拍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