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我带儿子参观了被誉为“文化历史宝库”“书法艺术殿堂”的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的碑林已经有900多年历史了,涵盖了多个朝代,这里共陈列一千多方碑石,仿佛一座碑的森林。这里碑石如林,篆、隶、楷、行、草各体俱备,名家荟萃,精品林立,令人惊叹不已。篇篇碑文都意境优美,笔力苍劲,我平时练习的一些书法字帖在这里都能找到原创碑石,这里真是书法艺术的宝库,让我大开了眼界。
一走进碑林,步入大门,远远就会看到一座亭子,上面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匾。匾上书写着二个苍劲有力的“碑林”楷书,据说出自林则徐之手。 在“碑林”两字下方,迎面而来的,就是体积最为庞大,制作精美,并且最早迁至西安碑林的《石台孝经》。此碑为唐玄宗李隆基作序、注解并书,太子李亨(唐肃宗)篆额,镌于唐玄宗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碑文隶书,十八行,行五十五字,书法工整,丰腴华丽,结体庄严恢弘。碑顶雕刻着灵芝云纹簇拥的双层花冠,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所以被称为《石台孝经》,看的我目不转睛,惊叹不已。
西安碑林共有七个石碑陈列室。第一陈列室最著名的就是《开成石经》,因刻于唐文宗开元二年而得名。由于在古代印刷术还不是十分的发达,为了避免手抄的错 误,所以将经文刻到石头上作为范本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共有650252字,主要的内容有我们众所周知的《易经》、《论语》、《尔雅》、《春秋左传》等等。最初只有十二部经书,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合称十三经。这是当时所有的知识分子科举考试必读之书。其中《易经》每一个卦象在前,释义在后,字字工整,字体平稳谨严、刚劲秀丽、端庄典雅,令人肃然起敬。由许多块石碑组成两面都是字,一部史书真是丰碑多座。第二室主要陈列唐代名碑。第三室陈列历代各种书体的珍贵碑石。第四室陈列宋元明清碑石。第五、六室主要陈列清代的碑石。第七室陈列《陕西本淳化阁贴》,荟莘了历代帝王、名臣、名书法家字迹,以王羲之、王献之为多。还有一个石刻艺术室,以汉唐时期的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为主。
碑石有高有低,形状也各不相同,隶楷行草篆字体皆有,有一些碑石立在乌龟背上,呈现出一种岁月的沧桑和神秘。石碑不仅造型百出,碑上记录的事也是五花八门,有李斯、王羲之、颜真卿、黄庭坚、米芾等书法家的杰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朱子家训》和《司马芳残碑》。
《朱子家训》又称《朱柏庐治家格言》,为清代学者朱柏庐所着,是我国古代的家教名篇。其碑文字体俊秀,笔力苍劲,意境优美,内容影响深远。工作人员在那里不停的拓印,一张卖380元。全文仅五百多字,却以警句、箴言的形式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其中主张的勤俭持家、不贪便宜、公平厚道、诚实待人、与人为善、力戒色欲和浮华,反对见利忘义、谄媚宝贵等观点至今仍有积极意义。100多年后的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八本家训》的内容与其非常相似。
《司马芳残碑》。全称“汉故司隶校尉京兆尹司马芳之碑颂”。出土时只有碑石上半,且已裂为三块。圆首,碑首两侧浅浮雕蟠螭纹。残高106厘米,宽98厘米,余文15行,共142字,碑额篆书,碑文楷书。司马芳为司马懿之父,司马亮之祖,西晋武帝司马炎之曾祖。碑文与《晋书宣帝纪》相校,司马芳的官职、族望以及卒年,与史俱合。
走出博物馆,可我的心还在那一块块碑、一个个字上。我想石头是不会说话的,但成碑石便是书法艺术的化身,历史的浓缩,西安碑林真让人流连忘返。这次参观使我认识到书法艺术是中华文明的奇迹,千年圣迹传万代,代代相传,传递着一种圣神的炎黄子孙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之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