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几年前,我负责公司节日庆典的一项重要活动,租用了我们当地有名的音乐厅作为当时选秀活动演出和参赛人员的培训场地。
那时活动已经进入第二轮的准备阶段,有一节课安排了一名颇有声誉的声乐老师,来为进入决赛的二十名选手培训声乐。
那天培训课有条不紊进行着,声乐老师弹着钢琴,一边随着乐音缓缓倾泻而出,一边以她有质感的声音跟台下二十多名选手讲解着每段乐音的藏吸吐纳以及音色的情感表达重点。
由于选秀活动面向的是少儿,所以当时课堂上不止有二十多名选手,还有二十多名陪同孩子的家长。家长们也跟着拿着歌谱,聚精会神地跟着唱着和帮助记录细节重点。
我们作为主办方工作人员是万万不敢放松的,在课堂之外,安排各个工作人员各司其职,一方面维护现场工作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也随时应对过程中的突发情况。
这时候我当时的上级领导忽然匆匆跑过来,附在我耳边压低声音交代我:你通知一下,这次培训课得提前结束,因为音乐厅工作人员排场次的失误,这个练功房本是排给别人的,现在人家的团队都在等着用,而且情况比我们还着急。
她的语速之急促,也使得我神经跟着紧绷和紧张起来,然后我想都没想,就站在练功房的后门位置,扬声跟大家说:打断大家一下,我们这节声乐课得提前结束了,因为场地的原因,我们再过十分钟结束……
我的话插入之突然,所有家长和小朋友都同时转头看向我,看得出来在第一刻所有人都莫名其妙。声乐老师是突然被我的声音打断而停掉钢琴声的,她更是一脸迷惑不解。
我讲完那一段后,后面的十分钟培训仍有条不紊地继续下去。这时上级领导赶紧把我拉到一边,跟我说:等会培训结束后,你最好走过去跟声乐老师道一下歉。
我说,为什么啊?
她说,刚刚的通知,按理你应该先从后门位置轻轻走到她所在的位置,然后俯身先跟她说明一下事情突发的情况,交代过后你再跟大家说明声乐课要提前结束的原因才对。
然后她交代给我一堆话术,让我跟声乐老师说明“刚刚事发突然,没提前支会你一声就打断您的课,是我的失误,很抱歉。”
我在心里嘀咕一声,有必要吗?我刚刚通知的时候,也用了眼神示意,她也会意了,之后的课程不是平静地继续进行下去了吗?
我觉得这个歉意道得没有必要,多此一举。但上级领导坚持,我之后也走过去跟声乐老师说了一声对不起,解释刚刚太冒失等等的话。
我话刚说完,声乐老师一边收拾乐本,一边回道:我还以为是我哪里做错了为什么突然中断培训,现在知道原因了,没事没事。
当时听完她回复这一段话,我并没有往心里去,相反更加在心里认定上级领导让我道这个歉多此一举。人家老师不介意,也没往心里去。我不道歉还好,道歉了反而好像我真的做错了似的。领导太小题大做了。
后来我又在职场历练了几年,经历了更多事。神奇的事是,这件事却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有一天我忽然恍悟过来,当年领导为什么执意要让我去道那个歉。
一,且不说这位声乐老师在当地颇有声誉,就是一位普通的老师而言,当时是在她的课堂上,即便我们是作为主办方,那也是她的主控场才对。遇到任何突然情况,我应该首先对接的是控场的本人,而不是自己跳跃关系,取而代之去向所有人宣布所有事项。
二来,我不应该以主观臆断去判断对方会不会因为一件事生气。事情处理有不妥,生不生气在于对方的涵养,跟我是否道歉并没有必要联系,同样道理是,道不道歉也体现了我的职业素养。
事实情况是,当时声乐老师确实生气了,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她对于我当时的冒失很介怀。她甚至跟大boss说我这个小主管不够专业。这个后果导致我后来需要花双倍时间去向领导证明自己专业。
02.
在职场里,我们总说对事不对人,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很长一段时间我把这些处事哲学解读为,事情比人重要,在事情发生的第一刻应该先考虑解决事情而不是人的想法。事情完成了,其他的不重要。
可是我后来发现着这样的处事标准不但会给自己,更会给之后更多的工作进展带来很多麻烦。人的交际没做好,事就难以顺利。我们说每当考虑一件事,应该首先考虑做事的人的风格,然后投其所好,再对症下药。
而这些也是处理同样一件事,成熟的职场人与不成熟的职场人所考虑的不同之处。
在办公室里我们最不可避免的就是和跨部门的协作和沟通,如果说同部门是最小的职场人际场,那么这就是更复杂的单元之间的职场人际交往,这时要注意的事情的更多,要关照的细节更细。
作为公司的老员工,我遇到过很多不够那么“聪明”的新员工。
比如隔壁部门新来一位部门主管,有一天他走到我们部门门口,在办公室外就往里问:我们公司的设计稿都是谁在设计?
所有人错愕,纷纷抬头好奇发生了什么。紧接着知道对方部门不过是因为需要设计一份材料,要用到美工。
第一个工位的同事出于礼貌,指指后面专门负责设计的美工。然后对方就走到他的位置,开始就材料设计的很多问题滔滔不绝讲开。
大家知道做设计的人不管男女多少都有些个性,我们部门美工一般同部门同事与之沟通都要有礼有节,有理有据,别提这样冒冒失失进来就安排。
果然听他讲完所有细节和要求后,美工只是冷冷来了一句:你说的这些我不知道,你找我们领导,我只听我上级领导安排。
那一刻能感觉对方受了一万点伤害。
我们常常听到很多新人说,职场太不友善,同事之间太过刁难。以前我还是一个小白的时候,我也总是感觉这个世界太复杂,人心太叵测了,明明很简单的一件事,处理一下不就好了,干嘛搞这么形式这么复杂。
可是我后来才明白,不是职场不友善,也不是人心太叵测,而是我们始终忘了一件事,就是职场这个大熔炉并没有一种自动就把人心变暖变透明的机制功能,大家不过是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背景不同性情特点的人暂时靠在一起而已,你不能保证你的理念也是别人的理念,更不能保证你所表达的见解是一定会被别人接受的见解。
没有人完整地了解另一个人,因此这个场合环境里就不存在所谓简单的事。往往越简单的事越考验一个人专业素养的细节程度。
越深入职场越让我明白,所谓人与人没有什么不同,无非是对细节关注和处理不同这句话的深层奥义所在。
作为一个专业和职业化的职场人,一定会清楚万物有源头,做事找关键。不想把事情复杂化,不给自己带来人际交往麻烦的话,在你想要展开跨部门工作的时候,如果有心,一定会先从人事那里了解到各个部门的层级架构,知道哪个是跟你匹配的对接人,哪个是你不要逾越的对接人。
不冒冒失失就去处理一件事,不把“你怎么能这样呢!”挂嘴边,做事之前多想想一件事情发生了,无论怎么解决都是解决,但解决得不露声色才是一个成熟职场人的最好素养所在。
03.
同样的道理我却是一次在和工作伙伴吃饭的时候感悟到的。有一次和工作上的合租伙伴吃饭,原本早已订好的餐厅,上菜后,发现很多菜都凉了。服务员的说法是,因为是提前订好的位置,所以为了避免上餐高峰耽误,餐也是提前准备了。
合作伙伴听完服务员一通解释后,没有表示出生气或不满的神情,而是以极其和缓和温和的语气跟服务员说:麻烦叫一下你们餐厅负责的经理,我这会有事跟他聊一聊。
服务员答应着去了。后来餐厅经理来了,合作伙伴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逐一说出了自己作为顾客的不好感受,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经理刚开始只是礼貌性应对,到最后不自觉拿起纸笔记下,然后真诚跟他握了握手,说了一句:今天的单,我免了,就当我认识你这个朋友的。
合作伙伴拒绝了免单,但他们就真的在那顿饭之后,成了彼此的熟人。
后来,餐厅经理告诉我,各种各样的客人他见得多了,以前碰到菜上了之后有微凉的情况,或者当天厨师的做法不地道,很多顾客直接就当场拍桌子,顺带着把服务员骂得狗血喷头出一口气。
很多时候,餐厅负责人会为了息事宁人而满足顾客闹过之后的无理要求。但这样做的大多数情况往往是双双俱损。吃饭的人因为带着情绪注定不会用餐愉快。而无辜的服务人员当天的心情注定也大受影响。
很多时候事情换了一个做法就会别有洞天,很多能够说服别人的道理不一定非得提高音量才能站住脚。有句话说,做事情的目的很重要,但做事的方法比目的更重要。我深以为然。
04.
以前我是不大理会这一类教人圆融的处事法则的,但后来越观察发现,所谓圆融,会做人,很多时候,是让这个世上的事情变得简单的一个美好方式,它是一种人人都够习得的能力。
这份能力之重要之细微,常常会被我们忽略。我经常会听到身边一些当了妈妈的闺蜜跟我传授一些与大家庭的相处之道,就听其中一个朋友经常这么说:娘家的事娘家人解决,婆家的事要交给婆家人自己解决。两方有矛盾,夫妻双方一定是各找各妈,各自从中调和。
最大的忌讳是,男方跑去直接面对丈母娘,而女方直接对阵婆婆。
很多作为媳妇不该讲的话不能当面讲,应该交由丈夫去交涉,而作为女婿的身份也同样。各自明白自己的身份定位,把握好自己范围内的关系维护,关系外的不要节外生枝。
朋友说的是:一个小家庭,夫妻双方作为一个小的关系范围,才是一个核心整体,这个整体之外的娘家和婆家,夫妻应该各自分工面对才是恰当解决千百年来微妙关系的正确解决之道。
以前不以为意,经历了一些事之后,发现这其实是很精妙的人际关系哲学。比如,以前老Lee同学就经常边跟父母讲着电话,然后直接就朗声问我:爸妈说这周要干嘛干嘛,可以吗?
我常常一阵汗颜,这种情况下,还有回答不可以的可能吗?
我后来跟老Lee约法三章,一是接电话的时候,涉及到双方家庭的决定的事,切忌电话没挂就商量结果。
一定是先当成对方此刻不方便或不在,然后跟父母说明,这件事两个人商量以后再回拨过去。这一方面能给另一半尊重,另一方面也才不会在长辈那里让他们感受到事情好像要对方说了算才可以的感觉。
二是,当你作为儿子或女儿在转达共同一份意见时,切忌表达得就像转述,因为既然是经过商量和两人共同认同的事,那么一定是按照你自己的意愿和语气去表达一件事才好。
三是,不要把自己的另一半的话抛给父母判断。
我们总说这个年代的我们活得很累,摆脱不了父母对小家庭的干预,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应该在意的是,可能是我们自己在很多细节上就处理不够圆融和独立,才会让父母时刻有一种要帮我们做决定才能避免人生失误的错觉。
不管是之于职场,朋友相处,还是之于小家庭,莽莽撞撞和冒冒失失的处事方法永远是我们和这个世界为敌的忌讳所在。
很多人无比感慨那句,小时候觉得快乐很简单,长大后才发现简单才会很快乐。很多人被这个世界的错综复杂搞得心力交瘁,进而忌惮人际,忌惮关系。
可是这个世界就是有它对应的规则存在的,我们无法认定所有的规则都是存在即合理,但规则是最低限度的秩序保证,只有懂得规则的人,才能在人生这个大场合里,获得更多规则之外的自由发挥。
你越懂得,才能越自如,也才能越自由。
很早前就有前辈跟我说:因为人心太难懂,所以你要懂方法。因为这个世界纷繁复杂,所以你要厘清楚,参透才能通透,明白才有选择。
蒙昧的自在不是真自在,你眼神中通透的人情练达选择才是真自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