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相濡以沫
朱熹与妻子刘清四一生,史料极少。朱熹在自己著作等身的笔墨里,也鲜有提及与刘清四爱情及婚后生活。朱熹与刘清四生活在贫困之中,少了风花雪月的浪漫,这再正常不过了,但两人的感情深笃,是相濡以沫的恩爱一生。
一
淳熙二年(1175年)夏,朱熹夫人刘清四生了一场病。当时,可能谁也不是很在意,结果刘清四病情却逐渐加重,最后竟一病不起。
朱熹19岁时与刘清四结为夫妇。想必刘清四比朱熹略小几岁,正是“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年纪。朱熹受学于刘勉之,经常出入刘家,两人应该有着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爱情。
宋代男女可以公开约会,大胆的女性也敢于追求爱情。“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分明就是约会的生动写照。“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这刻意回避的行人,难道不是浣纱女中意的情郎吗?
刘清四接受父亲的教育,性格温良恭俭,婚后与朱熹和睦相处,感情深笃。古代女子的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在出嫁前进行,内容无非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说白点就是侍奉公婆、顺从丈夫、治家教子的贤妻良母型的教育。
朱熹对女子的教育还是持开明的态度,有门人问:“女子亦当有教。自《孝经》之外,如《论语》只取其面前明白者教之,如何?”朱熹答道:“亦可。如曹大家《女诫》,温公《家范》亦可。”
刘清四与朱熹相处的29年间,先后生育了三男五女,可惜其中次女和幼女早逝。朱熹忙于著书立说,刘清四默默无闻地承担起相夫教子的任务。长子朱塾“懒散,既不知学”,只能将他送到婺州金华吕祖谦处学习,这应该是刘清四的意见吧。儿子懒散,母亲督导无功,只能忍心让其离开膝下,远赴他处求学。
淳熙三年(1176年)六月,朝廷降下文书,任朱熹为秘书省秘书郎。这是宰相龚茂良举荐的结果,他认为朱熹“操行耿介,屡召不起”,朝廷应该给予奖励。
龚茂良,兴化军(今福建省莆田市)人,绍兴八年中进士,淳熙元年升参知政事,不久叶衡罢相,以首参代行宰相职责。与蔡襄、陈俊卿、方信孺并称“莆田四贤”。
朱熹给朝廷上了一封辞免状,并写了一封信给龚茂良,说明辞职的原因,是担心屡次辞职反而获得提升,会被世人看作势利小人。
八月,朝廷又下旨,不允许朱熹辞免新任职务。朱熹是铁了心不受新职,又上状辞免。辞免状应该是朱熹写过最多的公文,据有人统计,其一生一共上状辞免达120多次。
在乡居退隐的日子里,朱熹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这背后肯定离不开刘清四的支持。
可是让朱熹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也许是朝中有人接受不了朱熹屡次辞职的行为,乘机谗言诋毁朱熹。宋孝宗下了一个手条给龚茂良,说朱熹是“虚名之士,恐坏朝廷。”龚茂良无奈,接受朱熹的请祠要求,仍差朱熹主管武夷冲佑观。
在宋代,皇帝的命令都要经过中书省审核,才能发出。皇帝直接下的手条,当时称为“御札”。宋孝宗这一下手条的作风,后来被其儿子宋宁宗发扬光大,时不时下手条,后人称之“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离亡国不远了。没有好的政治制度,肯定难有好的政治结果。
二
淳熙三年(1176年)十一月十三日,一直卧病的刘清四离开了人世,贫病和过度操劳是刘清四过早去世的主要原因。
面对刘清四的离开,朱熹非常痛心,哪个丈夫不想给妻子幸福呢!?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倡,“妇之所贵者,柔也。”刘清四温良恭俭,践履了做为妻子的可贵一面。可作为丈夫的朱熹,未能摆脱贫困的命运,让妻子操劳一生、过早离世,岂能不痛心。
朱熹仍请蔡元定为刘清四选择墓地,为妻子找一个长眠地下的安息之处,这是朱熹非常关心的事,更何况这也是为自己的泉下选择。蔡元定将墓地选在建阳县唐石里后塘大林谷,这是一个在风水学上称为“龙归后塘、风飘罗带”的地形。朱熹的这次墓地选择,也成了后人批评他迷信风水的一个证据。
淳熙四年(1177年)二月,刘清四下葬后塘大林谷。刘清四的墓并开双穴,那时朱熹也决定自己百年之后与妻子葬在一起。
中年丧妻的朱熹,开始独自艰难持家,抚养着未成年的子女。朱熹鳏居一直未再续娶,这也是朱熹与刘清四坚贞爱情的体现。谁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只是对女子的要求,朱熹足足为妻子“守节”了23年。
淳熙五年(1178年)冬,朱熹在赴任南康军前,冒雪到建阳大林谷,特意再去看一眼妻子,作了一首《唐石雪中》诗:
春风欲动客辞家,霖潦纵横路转赊。
行到溪山愁绝处,千林一夜玉成花。
生死悲伤,是人之常情。诗中“愁绝处”,正是刘清四的安葬之处。愁绝二字,体现了朱熹对刘清四的过往的深情和死后的思念。
苏东坡最深情的一首词《江城子》,是写对亡妻的思念,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就出自于此。
朱熹对刘清四的思念,何此十年,是至死不渝。朱熹在去世前不久,抱着重病,思念与刘清四的过往一生,提笔写下《墓祭文》:“岁序流易,雨露既濡,念尔音容,永隔泉壤。一觞之酹,病不能亲。谅尔有知,尚识予意。”
刘清四的音容还在朱熹脑中浮现,朱熹深恨自己抱病在身,不能前往妻子的墓地祭奠,希望妻子泉下有知,能够感受到他的思念。文中字字透露出朱熹对妻子的深情,那些批评朱熹为道貌岸然假道学、伪君子的人,如能有知,应该于心不安吧!
朱熹辞世后,与妻子合葬一处,用“生同衾,死同穴”,为自己与刘清四的爱情画了一个圆满的字号。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