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夫子音
《正蒙》句解第六十三【原文】:
礼:直斯清,挠斯昏,和斯利,乐斯安。
【译文】:
礼最基本的概括是:正直但是清通,受到干扰就会变得暗淡,和顺的时候就能普利众人,和乐的时候就能使社会安定(礼与气相投,如果有礼恭敬,那么气体就会清通无阻,明亮而又利益无限)。
【原文】:
将致用者,几不可缓;思进德者,徙义必精;此君子所以立多凶多惧之地,乾乾德业,不少懈于趋时也。
【译文】:
将要广泛的运用礼数时就不能迟缓;考虑要培养德行的时候就一定要使义理精通明白(礼节和道德缺一不可,都要运用恰当适度);这就是有修养的人为什么总是处于凶险畏惧的境地(因为心性总是处在考验中,要及时做出不偏离中道的决定,又能统领大众不失天的德能),广大的弘扬德行的事业,不少人都在趋炎附势中松懈了己任(德行深厚,能广泛弘扬,就不能随波逐流,要明白自己的责任)。
【原文】:
“动静不失其时”,义之极也。义极则光明著见,唯其时,物前定而不疚。
【译文】:
不论动静都不能失去最恰当的时机,这是最精确的道义。道义通达那么光明就会显现,只有不失教化万物的时机,才能在万物前而显得心神安定而不会内心愧疚(时机瞬息万变,要善于静虑,准确把握,这样教化万物都会安定心性而不会内疚)。
【原文】:
有吉凶利害,然后人谋作,大业生;故无施不宜,则何业之有!
【译文】:
有了吉利、凶险的厉害关系,所以才会找人合作谋划,趋吉避凶,那么大的事业就会产生;所以没有不合时宜的施行,那么还有什么事业做不成功呢(总是在不失时机,合于中道而做事,那么就没有做不好的事了。)!
【原文】:
“天下何思何虑”,行其所无事斯可矣。
【译文】:
天下万事万物都没有值得思虑的时候,意思是说施行德行的大道不会让人费尽心机的,必定会心性洞明通达的实行(不用用心去做事,只要顺应天道发展规律,就会使德行广大,而使仁爱事业自然成形)。
【原文】:
知崇,天也,形而上也;通昼夜之道而知,其知崇矣。知及之而不以礼性之,非己有也;故知礼成性而道义出,如天地设位而易行。
【译文】:
知道崇高,这就是天,它是形体向上的;通达昼夜的道理才知道天的道理,所以才知道它的崇高之处(道在最隐微处,只有细心察觉才知其高大)。了解并且通达不凭借礼数得到,这是因为它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而是自然存在的,万物都必须遵守的道义);所以明白礼数中包含本性那么就会明白道义,就如同天地设立位置而使万物容易通达道义而践行是一样的道理(万物运行有规律,万物不失时机遵循规律,没有不能悟解天地道理的)。
【原文】:
知德之难言,知之至也。孟子谓“我于辞命则不能”,又谓“浩然之气难言”,《易》谓“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又以尚辞为圣人之道,非知德,达乎是哉?
【译文】:
知道德行的奥秘但是很难说出全意,这就是了解的很到位。孟子说我对于辞去天的使命而不能做到,又说心存的浩然之气难以说出口,《易经》中也说不说话但是能够使人信服这是因为德行深厚,又用高尚的言辞来解释圣人的修行之道,如果不能了解圣人的德行,那么能通达圣人的德能境界吗?(圣人能极尽德能做事,但是不能用言语表达,因为天地之道唯有遵循才能体察,不能描述)
【原文】:
“暗然”,修于隐也;“的然”,著于外也。
【译文】:
黯然不语,这是在隐微处修养身心;显现于外,这是表现在外而涵养心性(心广博深远,无所不容,所以不论在内或外都不能失去中正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