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习气&士人风骨

作者: 清月照天心 | 来源:发表于2017-10-24 14:47 被阅读105次

文人和士人,看似相似,但自古对两者的评价,大抵不同。

虽然对文人也有许多称赞,如“文雅”,“文情才气”,“文质彬彬”等(事实上,“文质彬彬”的本来含义更接近君子,或者士人),但是与此同时,比较常见的还有“文人相轻”,“才子风流”乃至“酸腐文人”之类的词。

而士人,人们常用的则是“士人风骨”,“志士仁人”,“是真名士自风流”等说法。

文人和士人,都是“读书人”,也都有才情文气,但为何整体的评价会出现这样明显的分化?

先说一句,我历史薄弱,所以不会旁征博引,只是发表一下自己对于这两个群体的一些观点。

文人的优点长处自是明显,有才情文气,有高层次的审美,也善于抒发内心的情感心思。但与此同时,非士人的文人还有一些明显的不那么好的习气。比如可能因为学识才气而产生轻傲心;因为享受赞誉而产生好名心;因为文章有价值,可以转化为实际财富而产生好利心;乃至因为感情丰富,潇洒或者婉转,而容易生出风流多情。

故而,文情才气是很好,但是,光有文情才气,是远远不够的。甚至会因此带来一些不好的习气和麻烦。

文人习气&士人风骨

孔子有句话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人的情质本来是自在活泼的,但是情志就像未经雕琢,净化的玉石,总含有杂质。所以,要以文来雕琢,净化。故而,文本来的一大目的就是要通过“切磋琢磨”,以熏陶、修养其芝兰性情,所谓“修辞立其诚”,“诚而化之”。

故而,至少在儒家看来,“文”的一大功能就是弥补天然“质”之不足。所以,孔子这句话后面又有一句——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即文情美质都彬彬展现,相得益彰,然后就通向了君子之路。

所以,儒家追求的是“君子儒”,君子儒即是具有士人风骨的儒者。君子儒,固然有文情才气,然而,其最关心的,仍然是道义文明。他们懂得“仁者,其言也讱(迟钝,不轻言)”,懂得“刚毅木讷,近仁”;但与此同时,也懂得“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当仁,不让于师”。至于一些境界极高的人,可以达到“舍我其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其实,有大忧而能有大乐。大忧与大乐,彼此是分不开的。

这就是“君子儒”,是真正的士人所拥有的胸襟与风骨。他们是文人,但超越了文人,而是成为上无愧于天地道义,下无愧于人情良心的君子大人。

文人习气&士人风骨

相关文章

  • 文人习气&士人风骨

    文人和士人,看似相似,但自古对两者的评价,大抵不同。 虽然对文人也有许多称赞,如“文雅”,“文情才气”,“文质彬彬...

  • 每日早晚都读书1000/65-阅读“历史典籍”|《少年读史记-士

    士人的风骨,决定了士人的命运。中国文人总有一种“学而优则仕”,胸怀天下的报国情怀;又有一种“田园耕读”的避世情节。...

  • 士人风骨

    《士人风骨》是《资中筠自选集》其中的一本,书是2011年出版的。 这本书中收录的十多篇文章,是先生自1996年退休...

  • 文人风骨

    林语堂在北大任教授时开始大量地在《语丝》等杂志上发表文章,那时他的文章勇猛激烈,又兼具机智幽默。《祝土匪》《文妓说...

  • 文人风骨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远子(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

  • 文人风骨

    清纯做女人 2015-11-19 14:51 凡史官记事,善恶必书,这是文人风骨。 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文人风骨...

  • 文人风骨

    《文人风骨》 午饭后,张主任我们去公园散步。 张主任是个知识分子,曾长期在基层任职...

  • 文人风骨

    3月15日,晴。 阅读书目:《中国文人的另类面孔》。 作者:李国文,在“反右”斗争时期,遭受了无情的迫害,被打成右...

  • 文人风骨

    你将你的目光 聚焦到那些美好的事物 你的内心便留下有温度的底片 春风,从你的双眼里走出来 每天,你都会用双手捧起太...

  • 风骨现世,操守重拾

    风骨者,人格高尚的表现,刚正顽强的气质。古来以文人之论,画师之笔,诚有风骨。故文人独窃气节之行操,私纳风骨之名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人习气&士人风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bt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