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来看,已经被用户弃用的功能有:附近的人,摇一摇,漂流瓶。
但是这些功能,特别是陌生人的社交功能-附近的人、摇一摇可是为微信的崛起立下汗马功劳,但是现在已经成了鸡肋。
而现在正在被用户慢慢吐槽和弃用当属朋友圈了。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对待你的朋友圈的,反正我的已经在去年12月份已经关闭。
而现在很多人关闭的原因无非就是集中在这几点比较多槽点:
一、微商广告太多:据统计2017年微商从业人员规模为3000万人,而这些人主要通过各种吸粉、加好友方式进入众人朋友圈,然后起早贪黑,有规律的刷面膜、养生品等广告信息,着实令人看着厌烦。
二、心灵鸡汤,没有营养:马云牌鸡汤已经风靡互联网,就连马云自己也说好多话根本不是他说的,好奇那个马云是谁,也想结识一下。重点是大多没有干货,没有营养,但爱发这个的人泛滥成灾。
三、集赞的络绎不绝:对于很多人,不知道是真是假,特别喜欢集赞来获取一些小小的利益。这就包括商家搞的投票、抽奖等等活动。甚至有的为了家里娃参加一个“选秀”,天天拉着投票,亲,你点击关注“XXX”,回复哦。。。。。
四、各种姿势晒幸福:这个就更多了,朋友圈里充斥了各种晒吃的、晒娃的、晒旅游的,还有他妈的晒工作的,为啥?要晒给领导看,自己加班多努力呀!其实呢?呵呵!你懂的。
点头之交变为点赞之交,绝交变为拉黑
在2012年4月19日,微信发布4.0版本,正式推出“朋友圈”。这一功能的上线显然比“for one night”有着更加重大的社交意义,自此,点头之交变为点赞之交,绝交变为拉黑。人与人之间复杂微妙的各种关系在朋友圈里悄然连接。
五年时间,任何年龄段的人都足够完成一次阶段性成长,毕业求职、跳槽转行、离职创业又或者是结婚成家。时间对于任何事物都有着相同的度量衡,如今,微信朋友圈使用人数达10亿量级,它不动声色地记录着我们每一段关系,以及五味杂陈的生活。
所以从某些角度来说,微信的朋友圈是个好东西。它向外界呈现了自我,不管这个自我形象是真实的,还是刻意塑造的,但在发朋友圈的那一刻,这种形象都是被我们自己认同的。绝大多数人都有向外倾诉和寻求认可的基本需求,而朋友圈的功能正好满足了这两点,我们可以通过发图文去释放情绪和收获肯定,而后续出现的分组可见功能,更是完美地帮助了人们选择性释放情绪和选择性收获肯定。
在去年,微信开发了一个新功能——“不常联系的朋友”。我其实想说:生活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为什么要拆穿?
如果认真清理起来,哪些是不常联系的,并不需要APP自带的功能,脑子里过一遍就有了。除去一些代购、微商、拼过一两次车的司机,不常联系的还有那些曾经亲密如今已远离,那些默默关注,那些想融入却进不去的小团体,亦或是好不容易通过对方验证的男神女神。现在都要赤裸裸地揭开,提醒你,他们是你假的好友,下一步,要不要删除?
有些事情,原本好好地在哪里,相安无事,非要拿到台面上来,那似乎也只有删除这条路了。
又回想到去年的早些时候,微信推出的“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最近三天 or 最近半年”。当时也是一片哗然。有人很雀跃,有人很莫名,有人很生气,有人纯跟风。不管怎么样,我敢说现在大家的朋友圈里面基本80%左右都是只允许朋友查看最近三天的朋友圈。
于是,朋友圈有一种日渐萧条的感觉,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歌舞升平群魔乱舞,虽然现在每天动态还是有这么多,但是大多是不相干的人,不关心的事,你还会很有动力去刷一些你不关心的人和事吗?
互联网、科技、运营等资讯可以关注我:艺林小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