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大悲安乐心,安住怜愍摄受心,
守护众生同己心,师心及以导师心。
利益大悲安乐心,就是给众生获得利益的心,大悲的心,安乐的心。
安住怜愍摄受心。众生没有依靠的时候,他就有恐惧。众生的心很需要一个依赖,当他丧失那个依赖,他的恐惧就产生了。这个时候要安住他,不要怕,不用担心。但是很难。为什么难?因为他内心真正要的那个部分,他一定要有一个证明,这是凡夫。有些人就一直要结婚,跟他讲不要结婚,他不行,一定要结婚。为什么,结婚对他是一种保障。当你把结婚当作保障的时候,那结婚就是灾难。
一个人到了非得有那份宝障不可的时候,有多恐惧啊。我们的痛苦是这样来的,因为缺少保障。众生他追求的是什么,那个就是他苦的来源。菩萨要安慰他,要使他不要惶恐、安住,不是给他很多他所想要的,没有用,他另外还会再去找一个。
要怎么做?安住怜愍摄受心,安住众生,需要一股强大的力量。所有到道场里面来诉苦的人,都是这种恐惧。你看没什么好恐惧,他就是恐惧啊。病了,“师父我一定会好吗?” “我跟你说一定好就一定好。”“真的,师父讲的。”这一句话若要是负法律责任,我怎受得了。但是我必须告诉你,你一定会好,我假如再不告诉你这样,那你就崩溃了。
法师是站在安定你的心上面,必须这样告诉你,只是这样而已,不能负医疗责任。你知道他也不是医疗上面的病,他是心理上面的病,必须给他绝对的一种稳定性,给他做依靠。
这样讲叫打妄语吗?不能这样讲。我不是为自己解释跟脱罪。因为众生的需要、大众的需要,他内心在彷徨无助的时候,要给他安慰,要安住他,要怜悯他,要摄受他,关键在这里。这没有欺骗他。假如说你要拿一百万来就会好,那就有问题了,这是交易。
你怎么样给他这个信心,让他的生命重生,重新来过,关键在这里。这个是一种怜悯心跟摄受心,这个不能拿去做广告的,这拿去做广告就要背因果了。这两个动机是完全不同的,是佛、是魔,差别也在这个地方,而这个差别,就在基本人格上面。
以一个菩萨要履行大悲道,不是随便讲一讲。一个健全的人格,一个完美的人生观,一个没有扭曲的人性,它会帮我们撑得住。他要是没有真正的那种完美的人格,这条路他绝对走不出来。人生观不健全,人格有瑕疵,就危险了。因为这当中有多少绊脚石在,有多少迷惑人心的这种种引诱在这边。
守护众生同己心,守护众生的心跟自己的心一样。不要说他是众生,我是我,就是我与众生是一体的,我们要有这种认知、这种态度、这种观念。
师心及以导师心,给众生做依靠,做众生的老师,引导众生,你就必须完全正确无误。你要有那种感觉,我跟人家讲的全部要负责任。你不能够说,这个哪一部经这样讲,哪一部论这样讲,我这样告诉你了,我不负责任,将来有责任你们去找他,谁写的你去找他,谁讲的你去找他。没有那回事。
我们跟人家讲我们就要负责,是众生的老师,不然你不要讲。今天我们把释迦牟尼的法,拿来告知众生,众生依照我们的讲法,这样去履行,为什么没有兑现,我们要负责。不管这一世,现这个相,或者来生来世现什么相。你照这个法来,全部跟你负责到底。这叫师心。你不照这个法来,那我们就没办法。
我们对于所讲的,一定要给众生做绝对的依靠。众生在依靠的过程当中,产生偏差,我教你,就是我负责;你在进行当中发生问题,我要跟你矫正导正,这个部分还是在负责,这叫导师心。你弄对了,就鼓励继续前进,标准就在这里。
当你依靠这个善知识时,你的因果就全部交给他了。弄清楚,你全部交给人家,人家怎么指导,你就照着怎么做。这不要仪式的,你完全信托给师父,师父就完全负责。这信托当中,你说我对不起,这里不行,我要有一点保留权,这个我要自己来,所有因果通通回到你身上。
修学就这么简单,一个已发勇猛心的大菩萨,广大心的大菩萨,他在众生界当中,我们叫威光赫奕,关键就在这里。因为一切众生要依靠他,他怎么样来为众生做这种引导,他必须负全部责任。你不用担心他负得起负不起,他自己要背因果。他是有三宝在支撑的,不会倒下去,你不用担心!(海云讲演华严,圆明心要笔记!)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