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加书香澜梦第52期“教”专题活动。
三十年前看路遥的中篇小说集,里面有路遥的自序,他说他的早晨从中午开始。那时路遥已经去世。
当年路遥写《平凡的世界》,小时候困难的生活,他有亲生体验,他躲在角落等其他学生拿完饭他才去拿属于自己的那个黑馍,村民们抢水浇地,他也有过经历,那片黄土高原普通农村人的生活他都经历过,但是小说中孙少平的煤矿生活他却没有经历过。创作都是基于生活,路遥背起包来到煤矿体验生活。
他在铜川鸭口煤矿学工人一样,脖子上扎一条白毛巾,头顶一盏矿灯,跟工人一起坐罐笼下煤矿,体验下到“地心”的感觉。他看到不断从矿井壁往外渗的水,感受井下一切的不确定性,跟工人一起爬在工作面上前行,把汗水落在掌子面上,他说自己就像是“在地心爬行的人”,那时候不是意志力的考验而是生死的考验。结束工作,乘坐罐笼,在不断被压缩的感受中看着头顶的天空从无到有,从小圆逐渐变大圆回到地面,和工友们一起大口呼吸新鲜的空气,尽情享受温暖的阳光,他由衷地说一句“只有在井下生活过的人,才懂得阳光的价值”。在大澡池里和工人互相看对方脸上洗不干净的煤灰印子,那时候他就是一个煤矿工人。
后来,他在另一座煤矿——陈家山煤矿的矿区医院找到一件工作室,一桌一椅一床,吃矿区食堂,交通受阻的时候没有菜肉蛋,有时甚至连面粉都会断顿。大半年过去,当他拿着完成的20多万字《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初稿走出大山的时候,他也是个来自矿山的人。
我们总觉得作品没有重要到值得为之牺牲自己的地步,而路遥用自己的写作生活教会我们,怎样写出打动自己打动所有人的好作品。
我们觉得资料随处可得,动动手指点开浏览器这么简单,但是汗珠糊住眼睛的感觉网上查不到,逼仄的巷道混合瓦斯、人体臭、生活垃圾臭的气味在网上也体会不到,那种从鬼门关重回人间的感受度娘也不会替你经历然后告诉你什么是无助什么是渺小,简单的查找和缝补写就的文字,浅显得连自己都觉得假,又怎么指望打动别人?
我们需要把写作融入生活,把生活当作一场永久持续的写作教育。一个写作者,必须学会从生活中写作,在一天之中的每分每秒都有所领悟。
前几天看到简书的一位创作者把自己的旅游经历写了几篇游记。在他的笔下,早晨的太阳可以跟他对眼神,那时他起大早观察到的;景区的太阳懒散,动不动就扯块云彩把自己遮住,那时他该是想象自己就是那朵被拉来遮住太阳的云;阳光下那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草,用文字不能尽其美的,直接上照片,那是别人乘凉时他顶着太阳拍下的。这位创作者就是在用热爱记录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悟到的每一分每一豪的大自然。我曾留言“老师观察的真仔细。”老师回复“作为写作者,不能放过任何激发热情的东西。”
是呀,打着太阳伞挡住了紫外线,同时也挡住了准备跟你对眼神的太阳,放过了把自己拉过来遮住太阳的机会,也错过了只有在骄阳下才开的最艳丽的花朵。
没有谁的才气是把灵魂关在黑屋里产生的,捕捉内心的感动,都是生命在各种境遇中流动起来的结果。
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用来鉴别我们是否正在变成一个“浑然天成”的作者。
下一次被困在雨里的时候,看看自己是不是在心里暗暗诅咒恶劣的鬼天气,或者你开始感受雨滴落在脸上,弹跳着落在头发上,从发梢滚落,在手背上溅开。看雨滴打落在地上,有些悄没了声息,有些打在汇聚的雨水中泛起水泡,在消失前努力看一眼来时的天空,不忘在观雨人的身上留下来过的痕迹。
作为一名想要写作的人,路遥教会我们,作品很重要,一切都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