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入门之八:五弊三缺篇

作者: 83b52c557e3f | 来源:发表于2017-12-15 17:30 被阅读69次

    学《周易》迟早会遇到关于“五弊三缺”的问题。或许各地说法会有不同,但我相信,每个学易之人都对此类现象或多或少的有过担心或疑问。对此怎么理解,如何正视?这是解决研究易学能否继续下去的心理障碍的关键所在。

    所谓的“五弊三缺”其实只是民间的一种说法。可以说是人们对易学领域的“玄学”的不解而产生一种敬畏,也可上升到对“天地之道”的不解而产生的畏惧,同时并不排除故弄玄虚的成分。它与学不学《周易》没有半点关系。

    具体而言,五弊就是“鳏、寡、孤、独、残”。三缺就是缺少“钱、命、权”。也就是说长期从事“泄露天机”这一工作的人士,或多或少会对个人产生影响,要么丧偶,要么子嗣不全父母不宁,要么自己身体残缺。一生难有积蓄,难有大作为,折损阳寿等等。

    儒释道俗都有这种说法,具体的来源、出处已经无法考证。我们现在听到解释已经是“三教合一”的产物。

    儒家是建立在“敬天畏神”的基础之上的,认为这个世界运行遵循“天地之道”,有它自己的规律和法则,人也不外如是。窥探天机改变事物运行规律并泄露了“天机”是要遭到“上天”惩罚的。

    佛家认为事物发展有着自己的因果,因个人原因,强行插手改变因果,实际上是在改变命理师自己的因果,损害自己的福德,福德少到一定程度就会招致报应,会有无妄之灾。轻则伤害自己,重则影响亲人。

    道家认为打卦、看相、算命需要“天人合一”,要做到“天人感应”,很费时费力,轻则耗费命理师的气力,重则减损真气,总之是消耗元气的行为。久而久之,会对自己造成很多不利影响,而且,道教同样也有褔荫、报应一说。

    易学本身占卦也有规矩。讲究“三不占”,甚至有些门派讲究“四不占”。即在“无事不占,不动不占,不诚不占”之后加了个模棱两可的“无缘不占”!这其实都是命理师对自己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的托词。

    世人的心理总是好奇心极强的,对于不了解的事物总感觉好奇。个别有不良居心的从业者为保护自己,顺应人们的好奇心,编造一些说辞,吓唬胆小之人,蒙骗不懂的人。为了说的不留后患,自然是假借天地神明,说的越玄乎越能吓唬人,自己又不用承担什么后果。

    那么,对于一个真正研究《周易》的学者来说,应当如何正视这些“玄之又玄,幻之又幻”的虚无缥缈的说法呢?我们依旧可以用怀疑的态度去看待,用《周易》的二元论去分析,一探究竟。

    第一:究竟是“泄露天机”导致“五弊三缺”,还是因为“五弊三缺”才去“泄露天机”?这是一个很讨打的问题!单就这个问题,写上一本100万字的书都没有问题。这本书写得好、宣传的好。可能很多以此为生的人士从此失业、衣食无着。也可能造就一批万人追捧的大师级人物。这就是,为什么自古都有人不提倡占筮,却依旧不断诞生算命大师的原因。至少本人认识很多易学从业者是先成为残障人士才开始算命的。

    人人都有谋生的必要性,在“玄学”领域尤以“盲派”算命、摸骨为甚!身为盲人,其谋生手段十失其九,生活之路极其狭窄。倘有师承一门绝技,可令世人叹服,无须双目亦可养家糊口,怎会不尽心竭力,以求学成,堂而皇之的指点迷途君子?这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一次绝佳机会,世人不了解、不理解,学术内部心口相传、无须文字,既做到了神秘感,又实现了个人价值。

    第二:为何古代总是有大成就者口口声声说“善易者不卜”,可世人总是关心大成就者的逆天传奇故事?孔孟荀儒家三大圣人都有过类似的名言,就连董仲舒、朱熹、二程子、王阳明这些大儒家,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一语成谶”道破天机的言论和预言。偏偏又流传了许多诸如孔明借东风、刘基以画进谏这样的传说。

    其实这就是好奇心作祟,历史上真正的大易家是不屑于以从事算命看相为职业的,这些“术”都只是辅助。偶尔有把玄学之术拿出来用于军事、政治的,便被疯传。这与现在网络文学总关心热点的道理很有些相近,越是稀奇的新闻,追捧的人越多,流传的越广,还会被越传越离奇。

    第三:《周易》原本重德、重理,讲的是象数理占四个部分。象数理讲的就是“道”,唯有“占”属于“术”,但是的确有很多人只注重“术”这一项,而不重道,忘记了道为基,术为用的根本。老子就说过:“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这是典型的舍本逐末。这些人利用“术”牟利或者是达到自己的其他目的,一旦被揭穿,遭受惩罚。不思己过,反而寻找借口,归结为从事玄学导致不良后果。加上世人搞不清“易学”与“玄学”的区别,便一并归罪于学《周易》所致。看到五弊三缺的表面现象,就以为《易》不可学。

    第四、说完负面的怀疑,还是来看看正面的吧。

    “进道若退,明道若昧”,真正的学问之人其实与普通人一般无二,有时看起来还没有平常人“聪明”。所谓“人心死,道心活”,无论是佛法之道、成仙之道、天地之道、易学之道都一样,只有看透人生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的人方能称其为“修行者”。这的确需要很大的智慧,不是富贵荣华、金钱美女所能比的。

    因此真正有修行的人,会主动放弃一些人间富贵、名利、权色,而追求清净孤独的生命智慧,这也是修道之人自然的选择。并非所谓因果所造就的五弊三缺。历史上得大易家位高权重,富可敌国,寿命绵长的比比皆是,不能只盯着那几个晚年瘫痪、晚节不保的说事。

    “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时,最常说的两句话。要做到却不容易,首先真伪的辨别、精华与糟粕的区分问题就很难。其次一旦你进入一门学问,正常情况下,都会被其吸引,顺着其逻辑越陷越深,那时候就很难分清事实与虚构了。

    这种现象,在宗教界最明显,也常有人拿出来说事儿。常听人言,某某大科学家晚年专心宗教事业,并为之疯狂传教;某某学者离职,在家潜心修炼,最终悟透人生等等。最终能彻底解决这种沉迷的往往是外行人的当头一棒。这其实就是学问的魅力所在。

    研习《周易》尤应如此,遵循理论基础的同时,可以怀疑论证;但不轻易否定,也不能随意肯定某种说法。这样才能趋近真相、真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易》入门之八:五弊三缺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zz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