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源自每个被重视的第一次

作者: 一个琳_ | 来源:发表于2018-10-09 12:38 被阅读37次

    文/一个琳

    泰戈尔有言:“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教育就是这样一种柔软的心底触摸,师生交流需要贴近内心、拨动心弦。如同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过程,教育是一种感悟、唤醒,更是一场载歌载舞的心灵享受。

    从教这一年,我经历了人生中无数个“第一次”,而这些于我而言,无不意味着一次又一次的成长和蜕变,更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一. 换位思考,学会倾听

    记第一次走进孩子的心

    韩愈所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时常追问: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为人师,在于教书,更高责任是育人。

    我们面对的是可塑性很强的教育对象,他们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作为班主任,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要成为高高在上的领导者,不应总摆出一副我讲你听的架势,应该适时放下身段,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倾心交流。

    小阳是班里最调皮的孩子,整天变着法儿地闹腾,搞各种恶作剧,以至不少科任老师见到我便会投诉他。今天扰乱课堂纪律,明天又无故欺负同学。

    我曾试着用温柔的语言激励他,用强硬的措施对付他,都不见成效。我害怕给小阳的家人打电话,每次家长总用相同的话语搪塞我:“我这小孩就这样,老师多担待啊!”

    在采取多次软硬兼施的方法无果之后,我开始反思: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小阳每次接受教育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态度极为敷衍,甚至都懒得假装听进教诲,于是我决定找准时机,再和他谈一谈。

    这一次,我换了交流的场地,由办公室转移到操场。起初小阳不愿意跟我走,许是听烦了我以往对他喋喋不休的说教,僵持了一会儿,他还是跟着我来到操场。

    我一言不发,找了个合适的地方坐下,看着操场边三三两两嬉戏玩闹的孩子,不时地关注着小阳。小阳则散漫地站在一旁,没有正眼看我,但能感受得出他心里隐约有一丝不安。

    大约过了三分钟,小阳终于忍受不了这样的沉默,他疑惑地问道:“老师,带我来操场做什么啊?”我回过头看了看他,笑而不语。“我猜,肯定又有人跟您打小报告了。是吗?”

    我还是没开口,拍了拍旁边的位子,示意让他先坐下,“切,我就知道!没错,就是我做的啊,昨天我拿粉笔丢了科学老师,还搞坏了小丽的文具盒。”小阳顺势坐下来说道,在一旁捡了一根树枝在手里玩弄着,不时地瞄我几眼。

    “嗯。”我微笑地看着他,见惯了小阳的不打自招。“就完啦?”小阳似乎在等着我像往常一样,一逮到他便先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那你想让老师说什么呢?”我反问他,脸上依旧保持着笑容。

    小安毫不迟疑地回答:“骂我呗!”还未等我开口,他又说道:“反正我一直捣乱,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我,我就是个坏学生,呵呵,习惯了!”小阳把手中的树枝折断,丢在一旁,而后又拾起长的一截,在手指间转动着。

    我惊讶于一个读四年级的孩子为什么总会说出这样的话,我深知对这样的问题,再也不能随便应付,稍有答错,恐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你今天的表现比昨天要好!”我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小阳露出诧异的表情,悬在半空中玩弄树枝的小手垂了下来,“我还以为老师又要批评我呢!”随后他放下树枝,拍了拍手,歪着头,迫不及待地问道:“老师,我哪里表现好啊?”

    我开始挖掘他身上的一些优点,逐一分析,似乎他之前所做的恶作剧都未曾发生一样,小阳听得入了迷,眼里闪着光,时而腼腆地抿嘴一笑,时而挠挠头,动作神情甚是可爱。

    随后小阳也主动表达了内心的想法,他提到平时父母工作忙,没怎么关心他学习,他之所以想方设法地捣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他。

    我这才知道,原来表面看似若无其事的小阳,内心是多么渴望被关注,渴望关怀,渴望温暖。而我,在今天之前,从未真正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来当老师的小助手如何?”我认真地问小阳。

    “小助手?是班干部吗?我可以当吗?”小阳满心欢喜地追问。

    “当然可以,老师相信你!”我语气坚定。

    “嗯!谢谢老师!我保证以后少给您添麻烦,我以后要帮您!”小阳斩钉截铁地应和着。

    我在心底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与小阳相视而笑,不再言语。这一刻,我觉得师生之间很近很近,内心顿感轻松。

    就这样,小阳成了我的第一个小跟班儿,他之后的表现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他尽力控制自己不好的行为,并主动帮助我处理班务。

    看着小阳一天比一天有进步,我倍感欣慰。后来,当我再面对其他孩子的异常行为时,我总会想起小阳,我不再单纯地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是试着站在孩子的位置,像孩子一样去思考、去感受,试着去理解他们的固执和反抗,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记得全国优秀班主任郑丹娜老师曾说过:“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我们接纳和理解孩子,孩子才会对我们敞开心扉,接纳我们的教育和引导。对待学生的态度应该是‘全接纳’,对待学生的教育应该是‘慢引导’。”

    由此可见,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教师技能的施展,而是师生之间一次次充满人情味儿的心灵交流。

    教育是温柔的、是有温度的,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做到:“眼中有生、心中有爱、言中有情。”而事实也证明,最好的师生交往方式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推心置腹的交流、真诚平等的沟通。只有处理好师生关系,我们的教育生活才会有幸福感,只有真正做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在教师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二.自我尝试,勇于担当

    记第一次放手让孩子飞翔

    “要真正地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龙应台在《目送》中如是说。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人格,适当地给孩子空间和自由,让其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合适的范围内自主生长,让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成长得更加充实、快乐。

    刚当班主任那会儿,我几乎凡事亲力亲为,处处小心翼翼,总担心哪一环节出差错。而事实却是,我包揽了所有的活儿,效果却不尽人意,班级事务乱成一团,班干部形同虚设,为此,我时常感到身心俱疲。我这才意识到,班主任应该学会“偷懒”,并非班干部不作为,而是我不舍得放手,不舍得将班级还给学生。

    于是,我重新制定班级管理计划,保证人人有事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意识,共同参与班级建设,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如何权衡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慢慢地,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变强,班风班貌较之以前也有了很大改观。

    记得有一次,我外出参加比赛。整个比赛过程,我坐立不安,并非因比赛而紧张,而是担心我外出半天了,班级怎么办?学生会不会出现什么状况?还有哪些注意事项没有和代班主任讲清楚?这时我又会想起几个班干部在我离开学校时,拍着胸脯跟我保证绝对会管理好班级。

    我不禁自责:怎么就不能相信孩子们一次呢?

    返校后,我第一时间回到班级,看到一切照常,悬在心头的大石头才放下,学生还给我准备好一杯水,笑呵呵地说道:“老师,我们今天可乖了!”我会心地笑了,原先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自己的孩子,只要事先和孩子立好规矩,孩子明确哪些事可以做,就会在规矩内自觉地遵守,并慢慢形成习惯,责任感也随之增强。

    三.家校合作,共育英才

    记第一次给家长“上课”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的确,家长的配合,才是对教育最有力的支撑。

    小思是新来的插班生,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胆小内敛、不善言辞,他常常一个人呆呆地坐着,眼里流露出不可言喻的悲伤,与其实际年龄特点显得格格不入。

    当课间其他的小朋友三五成群玩作一团时,小思则像个小大人一般,在一旁看着,不言不语。他曾在作文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我的童年没有彩虹,只有乌云,还有一个沉甸甸的书包,我觉得每天的压力都很大。”我一度感到好奇,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哪里来的压力?

    我多次找小思聊天,尝试去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希望能让他变得活泼开朗一些。后来得知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对他要求极高,从二年级开始,各种补习班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很少有机会能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但是他打心眼里畏惧母亲,不敢提太多要求。而即便参加那么多的补习班,小思的成绩并没有多突出,对他来说反而是一种负担。

    “老师能帮帮我吗?”小思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我点了点头,觉得有必要找他母亲好好沟通一下。

    小思的母亲很快就抽空过来学校见面,我告诉她,现阶段应该先帮助小思适应新环境,融入集体,小思母亲止不住地点头。

    但不久她就开始念叨:“老师,哪里的补习班好一点?我儿子阅读不行,最近给他报了个阅读写作班,数学也打算给他找个老师补补……”

    我没有着急回应她的问题,而是请她说说对小思的教育问题有些什么看法,从言语中能感受到一位母亲望子成龙的迫切及对孩子的一片苦心,因家庭特殊,她希望小思能多学点,以后成为有出息的人。

    刚好下课铃响了,我带着小思的母亲来到教室门口,大部分孩子像欢快的兔子,离开座位,找到自己的玩伴,有说有笑。

    而小思,还一动不动地坐着,一如既往地望着窗外,眼神空洞。突然他朝我们的方向看过来,随即低头,从抽屉里抽出一本书,又握起刚放下的笔。

    我一直看着小思的母亲,她眉宇间透着无奈,这时,我开口:“您觉得现在的小思需要的是什么?”小思母亲沉默了。

    接着我跟她分享了一个寓言故事,大意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一下子就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大衣越裹越紧;而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暖和,不知不觉就解开衣扣,继而脱掉大衣。结果很明显,南风获得了胜利。

    听完“南风法则”,小思的母亲若有所思,她哽咽着对我说:“老师,谢谢您!谢谢您给我上了一节课,对待小思,可能我操之过急了。”“嗯,我们一起加油吧!”

    之后,小思的母亲改变了以往的教育方式,她试着倾听小思的心声,也适时地跟进小思在校的表现情况。慢慢地,他们的亲子关系得到了缓解,交流也越来越顺畅。小思脸上的笑容,也日渐增多了。

    教育即生长,我们应该为孩子创造适合生长和学习的环境,现阶段孩子的三观尚未成熟,他们的性格、修养与情怀和其身处的环境息息相关,环境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改变一个人。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更不能揠苗助长,我们就像孩子的引路人,理应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

    在我过去这一年的职业生涯中,还有很多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和学生一起军训、第一次开家长会、第一次去家访、第一次为了学生和同事发生争执……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经历,见证了我和孩子们的蜕变和成长,无不令我受益匪浅,给我感动、给我幸福。

    我相信,往后还会有更多的“第一次”,等着我去探索、去感悟。

    教育如书,常读常新,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用微笑、宽容和爱去体会孩子的世界,携手孩子踏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幸福源自每个被重视的第一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je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