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单位任务比较多,读书太慢,看电子书然后反复听书,总算感觉差不多消化了,才敢动笔。
萨提亚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透视了低自尊不平衡状态下的四种生存姿态。在那样的状态下,人们将属于自己的权利拱手让与他人,读时感觉好无奈。个体之所以会使用这些生存的姿态,完全是因为他想保护自己的价值感免遭那些言语或非言语的、可知觉到的或是假定存在的威胁。这四种状态分别是: 讨好、责备、超理智以及打岔。而人们又经常会将讨好与善良、责备与决断、超理智与客观、打岔和自发性混淆。
看到讨好的姿态,不觉就想起了小时候看到爸爸在单位的样子,或是他在家里如何给人打电话或谈事情,就是这种感觉,直到现在我也非常排斥爸爸的那种姿态。结果等我长大工作后,我跟领导同事说话办事,有时也变成了这个模样。当时没感觉,事后,非常厌恶自己刚才的姿态和语言,几十年来,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今天读书,我终于明白了。之所以会呈现这样的状态,背后的原因,有点心酸。一个从来没有自己主张,凡事顺从的老好人,可能她的内心非常没有安全感,怕被孤立怕被排斥,所以才牺牲自己去讨好别人。“漠视自己的价值感受,将自己的权利拱手让给他人,对所有的事情点头。”这样讨好地活着,心好累,不禁有些泪目。
看到责备的姿态,好像想到的是童年时,我那强势的妈。不断地指责,藐视别人的感受;挑剔苛责,拒绝或反对别人的请求的。她的声音就是非常生硬和刺耳。而现在,我对自己的孩子,也在重复妈妈的那种的姿态,实在是不应该。既然意识到了,就是改变的开始。
昨天读完基本的三角关系,今天进一步去透视了四种生存姿态,让我更清楚地意识到父母的行为模式对孩子的影响之大。因此,审视自己,觉察自己,了解背后的缘由,不再让不良的沟通模式和不良的家庭规则再危及到他人的自我价值。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