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824114/f769bae1bf86d202.png)
省城的大会结束了。秭归县的代表有一部分人组团去大寨参观学习,周君实也想去看看,周正二话没说,同意报销。他还说:“我已经去过,就不去了。这几个大队干部,都没出过远门,你就当领队吧!有一条,回县之后,要交一份参观学习的汇报材料,这个也由你办呵!”
就这样,周君实带着七个大队干部去大寨。火车,汽车,一路颠簸,三天后才到达大寨。
纷繁世界,无奇不有,有些奇巧之事,你想都想不到,它却出人意料地发生了!正应了那句老话,无巧不成书。就在大寨,周 君实遇见了一个他做梦都没想到的人!
这人就是周承祥!
就在到大寨的第二天,周君实他们所住的招待所里,来了一拨浙江人,也是来参观学习大寨的。在食堂就餐时,周君实等人的乡音,引来了一个五十多岁的长者,那人面皮白晰,一幅深度的黑框眼镜,江浙口音。知道周君实是宜昌人,那人便显得异常热情:“家乡人,家乡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那长者忙拉着周君实,说:“我们去外面走走!”
一番长谈,那长者方说出详情。原来他就是周承祥。解放前大学毕业后,就在武汉一所学校教书,后来,有朋友引荐,又去了杭州。教书之余,笔耕不辍,转而去报社当编辑,于今是《杭州日报》的副主编。妻子是苏州人,教师,一儿一女,俱己成家。
周君实也就把自己的情况讲了一下,还介绍了宜昌市的发展变化情况。当他听到周承祥这三个字时,心头一震,为了印证,他问:“冒昧地问一下先生,您可是天泰茶行的三公子?”周承祥一惊:“你知道天泰?”“我也是吃文字饭的。宜昌档案馆,有宜昌各商行的史料,我都一一翻过。因为我也姓周,所以对天泰格外关注,留心了几个名字。论辈分,您应该是叔伯辈。”老先生长叹一声:“我就是周文东的三儿子。”
得到印证,周君实心中暗喜,自已的一番努力,终于有了意外的结果。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曰后见了方家媛,岂不是又会给她一个意外的惊喜吗?但此时,他审夺再三,决定暂不说出老先生女儿之事,一来不知方家媛会不会认亲爹,二来这其中的个人隐私,说得说不得也值得再斟酌。于是,他隐去了他和方家媛去天泰公馆探访一节,只是把天泰公馆的现状叙述了一下。周承祥摇头说:“那都是人民的财产,己不再是周家的私人财产了。”殊不料,后来落实政策,那房子姓公姓私,也成了一个大案。自是后话,且不说。
两个以笔谋生的文人,两个叔侄,越谈越投机,都留下了单位和家庭的地址,相约在宜昌、杭州再叙同门同宗之亲。
三天后,周君实带着七个大队干部返回武汉。周君实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恨不得马上飞到方家媛身边,向她报告这个意外的收获。可方家媛现在何处呢?在武汉,周君实把七个大队干部送上回宜的轮船后,立即给周正打电话询问,周正不在,小崔回话,方家媛在黄州学习,并告诉了具体地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