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久久沉浸于写作中的人,抬起头听听高人的见解,会获得新的认知。江岚老师关于散文的讲座像一道彗星,扫过我的心空,扫走了先前的陈旧认知,刷新我对散文的认知。
我一直觉得自己写了多年散文,加上看了很多散文,对散文可谓熟悉不过了。
然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旦跳出熟悉的写作思维,站在一座更高的山峰上,才发现自己对散文的认识有很多误区。
什么是散文?
好像一时之间难以定义,似乎除了诗歌小说戏剧之外的文章都可以算作散文。
散文就是这样,在诗歌与小说之间,在是与不是之间,比诗歌形式自由,比小说结构松散。向左一点或者向右一点,散文就成为另一种文体。
语言诗化一些,就成为散文诗,比如泰戈尔的《金色花》;故事性强一些,又可以成为散文化小说,比如汪曾祺的《受戒》。
没有特征的特征,决定了散文的特征,那就是极大的包容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散文可写的很多,小至花草虫鱼,大至宇宙苍穹,包罗万象。散文可用手法也很多,可以叙述故事,可以描摹景物,可以谈天说地,可以抒发感情。
以前一直觉得散文很小,只能写个人的小情怀。现在听了江岚老师的讲座,觉得散文是一种包容性极强的文体,可以承载很多内容。
散文不仅可以抒发个人情怀,还可以关注社会万象,甚至可以穿行古今,写千秋文章。
有一位简友就把散文看做“经时济世”之作,看来我低估了散文的容量。现在没了担心,尽可以在这种文体内纵横捭阖,不必担心空间不够。
散文靠什么打动人心?
靠真情。
我和江岚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散文是最见文品,最见人品的一种文体。从散文中最能看出作者的真性情,也只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但是应该怎样写出真情?怎样打动读者的心?
江岚老师以《秋天的怀念》为例谈如何以情动人。
为什么我们的文章不能打动人?明明我们心中也有充沛的情感,我们内心经历了翻江倒海般的冲击,可是写出来却达不到《秋天的怀念》那种感人至深的效果。
江岚老师说到一个让我耳目一新的词“感情提纯”,感情提纯不够,所以不能打动读者。
那么怎样才能把感情提纯呢?老师认为需要抓住典型细节。
还以《秋天的怀念》为例。在《秋天的怀念》里,作者围绕“看花”选取了几个场景,而且是有时间跨度的三个时间。
作者没有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地叙述每一天发生的事情,也没有在旁边议论抒情,而是围绕“看花”精心选取了几个典型场景,抓住我与母亲的典型对话,让读者在典型场景中去感受。
由此,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文章洋洋洒洒几千字却不能触动读者的心,也明白了为什么有的文章仅凭寥寥几笔却能让人潸然泪下。
差别就在于是否提取素材纯度,抓住典型细节。细节不在数量,而在是否典型。典型的细节也许一两个就能达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在《秋天的怀念》里,写母亲好不容易说服了瘫痪的儿子去看花后,做了这样一段描写: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就算已经读了很多遍,今天读到这里我依然情难自禁地眼泪盈眶,强忍着才没有掉下泪来。
就是这位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的母亲。在自己人生的最后时刻,还心心念念着带双腿瘫痪的儿子去看花,甚至害怕无意刺激到儿子,小心避开“跑”和“踩”等字眼。
是要多么深沉的爱和多么伟大的坚忍才能如此!
幸好,这些感人细节都被作者永远记在了心里,和文章一起铭刻在读者心里。一篇文章里有这样哪怕一处典型细节,也能打动读者的心。
细节决定成败,关键看你抓住的是不是典型细节,归根结底要看你的观察和感悟能力。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敏锐深入的感悟能力,纵然有也捕捉不到。
由此,我进一步想到对素材的处理方法。
写作,就像烹饪一道美食,味道好坏离不开对材料的处理,取舍。该留则留,该舍则舍,精心搭配,加以匠心烹饪,才能做出一道美味的菜肴。
我进一步追问:哪些素材是典型,哪些不是,该怎样取舍?
这就涉及到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神”,也就是一篇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散文所要营造的一种意境。
散文的意境和诗歌不同,诗歌依靠想象来造境,而散文的境界却要考实景描写来营造。
素材就是实写使用的材料,哪些素材有助于表现主题,有助于营造意境,哪些素材就是典型素材,可以提取转化成为典型细节。
最后来说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十分重要,最见作者功底。
真正好的散文语言都是质朴无华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还以《秋天的怀念》为例: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的时候,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没有华丽繁复的辞藻,没有痛彻心扉的大段抒情,有的只是简简单单的叙述和描写。
但是,每次读到这里,我分明感到了揪心的疼痛和无以言表的愧疚。尤其是当我的母亲猝然长逝后,我更加能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沉的怀念和无以为报的感激之情。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散文的无限魅力不是我三言两语就能道明的,散文的精彩世界我才刚刚窥见一角。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我只能悟到这些,谢谢阿斌老师和江岚老师的引领指导!剩下的广阔天地,我还要慢慢去探索。
2021-5-2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