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的面食都是妈妈亲手做的,馒头、面条、饺子、包子啊,每当妈妈揉面的时候,我就坐在妈妈跟前看。
先是呼啦啦倒一盆面粉,加水,开始揉。一眨眼,满手的浆糊就被妈妈四两拨千斤似的揉成一团。然后再一边加面粉,一边揉成型。妈妈右手勾回按压,左手调整团子位置,左右手快速而有节奏地一拉一扯,干脆利落甚是好看。看着那块神奇的团子一下被撕拉开,又一下被完美愈合,我总是会自告奋勇地申请加入,成功领取一块小一点的任务。那时候力气小,揉半天面团依旧软塌无力,还把自己累的腰酸手疼。这时妈妈总是会接过去,三下五除二地揉好,再加一句经典总结"柔到面光、盆光、手光,就揉好了。"
这么多年,依旧揉不好面。确切的说,也没怎么揉过。
等长为人母,也有了想亲手给孩子包饺子的冲动,时间宽裕的时候,就会去买来面粉自己擀饺子皮。为什么一定要时间宽裕呢?找家伙事、和面、洗菜、切肉、调馅儿、包饺子、煮饺子,光是加多少水,加多少面就能叮叮当当搞几个小时,等"白"头土脸地忙活出来,要么品相太差,不忍直视;要么动作太慢,晚饭吃成夜宵。揉了几年下来,没啥长进,多半还是买现成的饺子皮应付了事。
软面饺子,硬面汤。揉面,是个技术活,我学了三十多年没得到老母亲的真传。
今天去超市,看到一袋很袖珍的饺子面,就给拎回来了 。太久没自己搞面食了,北方人骨子里的勤劳告诉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老祖宗的技术活不能丢。为了减少失败机率,下手前仔细回忆了下妈妈的操作流程。
一改往日的忙乱,我在脑子里预演了一遍流程,估算好了吃饭的时间,在备齐所有可能用到的道具之后开工了。先找了个小碗接水和面,让团子快速成型,少量多次加面按揉,边揉边回忆妈妈的手法,来来回回几下竟立刻有模有样,脑子里一直在想"面光、手光",还真揉出了劲道、紧致、光滑的感觉 ,前后也不到半小时就完成,着实惊艳到自己。接着醒面、剁馅儿、调味、擀饺子皮。一顿操作下来,熟练、从容,有条不紊。如果背后有双眼睛,看到的我一定是一个贤惠的模样,那个模样像极了一个人,那就是妈妈。
这一次,我没用"下厨房",用的是小时候的记忆,更是这几年的生活经历。学会揉这团面,我悟了30年。
就像有些路,别人告诉了你怎么走,却还是走不好,非要自己走几次弯路,掉几次坑,才真正懂得如何选择。
借母亲节之际,由一团面引发了一点人生感悟。感恩妈妈的辛苦操持,感慨成长的不易。
面对弯路,不彷徨,淡定前行,弯道超车。跌入低谷,抬头看天,只要能看见,就是希望。
最后,来看看我的作品,还成不?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91801/e1e06694493c6a8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91801/307005c080c07ea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91801/1c628f1990da957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