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和几个朋友吃饭,席间各种聊,加上小酒助兴,谈天说地甚是开心。不知如何就说到了哲学的话题,几个人你一句我一句的正说着,其中一人突然来了一句:咱们聊什么哲学啊!说点正经的不行吗?于是,我们开始聊正事,聊完房子聊车子,再然后是孩子。
朋友们在一起吃饭不就应该聊聊家长里短和明星八卦吗?聊哲学是哪门子的时髦?哲学不是哲学家该谈的事吗?我们普通人不想着工作、挣钱,扯那些有什么用!我估计,这就是当时那个朋友的想法,而且,我觉得大部分人肯定也会同意他的看法。你一不做研究,二不搞学术,跟人谈哲学,人家嘴上不说心理想:尽装。
所以,除非你找到趣味相投的人,否则,没事千万不要跟人谈哲学,遭白眼不说,还会被认为脑子有问题,整天不知道在想啥。哲学在民间不受人待见,在象牙塔里混得也不好啊。现在高考填志愿大家都愿意选经济、金融、计算机等等这些热门专业,没听说谁会主动选择哲学;大学里哲学系的学生见了那些热门专业的同学,估计也得自觉矮三分,没办法,毕业不好找工作啊。
在很多人的概念里,哲学应该是象牙塔里做学问的人应该研究的问题,要么高深莫测,要么不接地气,跟我们正常人关系不大;而且哲学家脑子应该都不太正常,哲学又很无趣,所以最好敬而远之;普通人还是想想怎么挣钱、养家为要。
要知道,在古希腊只有最具智慧和最受人尊敬的人才能被称为哲学家,即使现在,对于智慧之人,我们仍愿意以哲人相称。确实,哲学看起来跟我们普通人远了点,真正的哲学家也永远只是人群中的极少数,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应该对它敬而远之吧。我们不想成为哲学家,就不能了解,不能谈论了吗?
胡适曾说,人生离了哲学,是无意义的人生;哲学离了人生,是想入非非的哲学。
这说明,哲学本身就是可以为普通人所用的。实际上,哲学的研究可能确实是少数人做的事情,但了解哲学、为我所用,却是每个人都应该尝试的。
哲学的英文“Philosophy",其本义就是“爱智慧”,它是人类自古以来试图对外部世界、人类自身以及它们之间关系不断深入思考而得出的种种解释。各种各样的思考结果的总体构成了我们称之为哲学的东西。
哲学其实是个万花筒,里面有各式各样光怪陆离的思想,它们有的思考的角度不同,有的观察的对向不一,有的观点相似,有的则完全相反,但无论如何,它们都来自于人类有史以来最聪明的头脑。在哲学的世界里没有对错,因为它们本身都是人类自己主观的判断,没有一个凌驾于哲学之上的学科可以提供客观的评判对错的标准。而对于我们个体来说,适用最为重要,了解它们,找到可以为我所用的思想和方法论不仅是值得的,而且是必要的。
然而,当下我们忽视甚至是轻视哲学,都是我们自身觉悟不高,层次不够吗?在我看来,这也实在怨不得我们。但凡在中国读书的人,谁要是通过课本接触到哲学之后对哲学产生了兴趣,我倒真是对他刮目相看。我们之所以觉得哲学无趣又无用,并不是我们的错,只是因为我们所接触的所谓哲学本身确实很无趣,而且对于我们个体来说,确实也说不上大的指导意义。
人是观念塑造的动物,你的观念决定了你对事物的看法和你会采取的行动。不幸的是,我们的观念很大一部分,甚至是最底层的源代码却是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灌输给我们的。随着我们的成长,随着我们拥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可能更新了我们的部分观念。
但有的观念已深入骨髓成了我们自身的一部分了。虽然我们可能不自知,但这却是事实。
我们之所以不愿谈论哲学,说到底是因为我们所接触的哲学没能引起我们的兴趣,也没能发挥它应该发挥的作用。说到哲学,有多少人想到的不是马克思,不是唯物主义,不是物质决定意识,不是要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还有其他的吗?好像还有,唯心主义哲学吧,但那不都是错的,应该被批判的吗?所以,大部分人的意识里,所谓的哲学就是这些不疼不痒的话。关键是这些不疼不痒的话已经是亘古不变的宇宙真理了,其他的还有了解的必要吗?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马克思确实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他和恩格斯搞得“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更多的是为了无产阶级斗争而搞出来的;所谓的“唯物主义”只是“materialism"一个不太准确的翻译,也只是众多哲学流派中的一个,而我们伟大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竟然将所有的哲学都简单粗暴的以“唯物主义”或者“唯心主义”做了划分,你才明白,唯物主义哲学只是众多解释世界看待问题的哲学中的一种,而且是非主流的一种,但在中国它却变成了所有人必须接受的唯一正确的一种。
在我们的世界里,人类璨若星河的哲学殿堂里,从此只剩下了宇宙真理——“唯物主义“,而其他一切都变成了糟粕,实在令人唏嘘。
从历史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工人阶级斗争的思想和武器,在它的指导下,20世纪发生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社会实验已经失败。从社会来看,唯物论带给我们的是,对精神和灵魂的蔑视和信仰的缺失。也许你说,唯物论对我们个人还是很有用处的,它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论啊,比如“一切从实际出发”,他让你不要脱离实际,不要异想天开。这句话总没有问题吧?在商业上有句话说,百分百的机会等于没有机会;放在这里,无比正确的话,实际也是没什么意义的。就像说,“人总会死的”一样,没有提供任何洞见。最为关键的,“一切从实际出发”限制了你的想象力,让你永远困在你自己划定的牢笼而无法挣脱。
举个例子,现在给你一块地和建筑材料,让你在这块地上盖起一座楼。“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人倾向于,脚踏实地地从打地基开始;而跳出了这个藩篱的人,可能会从设计一个蓝图开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人不敢想象,因为“一切”意味着你不能也无法挣脱“实际”的牢笼;而敢于想象的人则会在设计好蓝图后,再从基础开始,脚踏实地发挥创造性地去努力实现他的目标。他们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不敢想,一个敢想。也许你说,不要忘了唯物论也是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这就是让你在现状的基础上努力改变呀。然而,我想说的是,
“脚踏实地、努力改进”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结果太不一样了。
不信你看,我们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创造,从文字到语言,从金字塔到长城,哪一个是唯物主义指导下创造出来的?我们人类历史上的那些伟大的发现,从万有引力到相对论,从电磁理论到量子理论,哪一个是唯物主义者发现的?我们人类历史上的那些伟大发明,从电话到电脑,从汽车到飞机,哪一个是唯物主义者发明的?还有那些我们敬仰的商界领袖,从乔布斯到马斯克,从马化腾到马云,哪一个不是脚踏实地的梦想家?
别误会,我并不是说唯物论是错的,哲学观点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或者哪个更适合。我们的最大问题,并不是接受了唯物的世界观,因为毕竟它也是对世界的一种解释,在某些地方也可以为我们所用。
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思维被禁锢了,接触更多思想的道路被人为的封上了。
其实,对于哲学也不甚了了的我,并不试图对哲学思想做深入的探究和评判,我只是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说出我的感受。
罗素说, 我不会为信仰献身的,因为我的信仰有可能是“错”的。作为哲学家的罗素的这句话说明了他的睿智和洞见。一方面他不断探求,以期找到一个类似信仰的东西给他以答案;另一方面,他知道智慧只能不断追求,却无法给你确定的信仰,“爱智慧(Philosophy)”永远在路上。
很多人也许觉得,我对马克思他老人家的东西并不感冒,认为无用也无趣,所以,若说自己会受其影响更是无稽之谈。事实上,有的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更新了自己的观念,有的人被固有的东西束缚却浑然不觉。
重要的是提出问题,而不要急着得到答案;而我们被给定了一个答案,再也提不出问题。
保持思维的开放和接受不同的可能性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其实不需要像哲学家一样去深入思考,但作为个体的我们了解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了解有人和我们想得完全不一样,还是很有益处的。
如果你能了解某种哲学,并为自己提供方法论的指导,那么它对你来说就是“对”的,就是有用的;如果你又找到了另外一个更能帮你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哲学,你完全可以抛弃旧的而笃信新的。这就是哲学对于我们普通人的意义。
去年深秋的某一天晚上,我请一个来北京出差的同学吃饭。席间他感慨,经济是基础,物质决定意识一点不假,他说,你看我们老家那个地方很多人就是不遵守交通规则,你经济没到那个水平嘛,经济起来了物质丰富了,人的意识自然提高。
我问他,那经济是如何提高呢?难道不是发端于要提高经济的这个想法和理念,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政策做到的吗?如果不是首先有了改变的理念,开启了伟大的改革和开放的进程,中国的经济发展能有今天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