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往事

作者: 察哈尔菜华夏 | 来源:发表于2022-03-05 16:01 被阅读0次

       

          走进一座城,我就喜欢到这座城市的老城区转转,这里有烟火气息、乡土温情。无论是在南京还是在泰州,都是这样的。先说说南京吧,南京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蕴含时代印记的文化遗产,老城南是南京文化的发源地,是能够代表南京本地文化的活化石。

          部队驻地在南京的翁家营,距离夫子庙老城南不远,因此,周末外出游览老城南成了日常。俗话说“北京胡同,南京巷子”,从高里岗、孝顺里、饮马巷、殷高巷、到荷花塘、五福里、谢公祠,一条条巷子紧密相连,静静地诉说着南京老城南的千年春秋。

          南京老城南是特别有烟火气息的地方,老城南代表着南京的旧城往事,六朝往事、民国风情。这里聚集着城南旧事,很多时候,周末总是会带着孩子转悠在开满紫藤花的老门东,游人无不驻足,欣喜与之合影。朋友,凌霄花下排着长队呆呆等候梅花糕和小郑酥烧饼的也有你吧?老门东的街巷紧紧连着城墙,游走穿梭在夫子庙与中华门之间,在传统的南京城的意义上来说,这里是南京的旧时光缩影。最近一部电视剧《人世间》火了,城南这里大概可以看到当年的影子,寻找文革旧时光的打卡圣地。

          历史的车轮碾过,南京的老城南经历过战火的洗礼,这里每一块砖瓦或都饱经沧桑,每一条街巷都经历过无常和巨变。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初春时节,漫步老城南,穿街走巷,不用言语就能感到扑面而来的古风古韵,都市喧嚣中难得有这样的心灵体验,这是历史的魅力、文化的张力,不由得你不受打动。城南的桃叶渡传说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有个爱妾叫“桃叶”,她往来于秦淮两岸时,王献之放心不下,常常都亲自在渡口迎送,并为之作《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从此渡口名声大噪久而久之南浦渡也就被称呼为桃叶渡了。

          像安品街、三山街、下浮桥、仓巷……这些散见于明清小说、戏曲、笔记的老城南地名不可胜数。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后半生就住在老城南,他的名著《儒林外史》提及城南街巷数十条,个个有迹可寻。刘禹锡则在其诗作中写到:“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说到南京老城,撇不开的就是老浦口了,这里有浦口码头,轮渡横穿长江上的浦口码头和中山码头之间,连接着民国南京浦口火车站。浦口火车站是情深深雨蒙蒙的拍摄地,朱自清父亲买橘子的地方。如今周末会有很多年轻人拿着单反打卡在这里,我也时常骑着自行车穿梭于此处。这里有民国最大的火车站,民国别墅群。大马路,现在看来已经是很小的一条马路,之所以叫做大马路,可以想象一下当年的宽阔与繁华吧。

          老东门的浦口也是藏着乡土气息的地方,周末买菜是我常去的地方。这里藏着一段朱元璋建造的浦口明城墙,如今公交车经过的时候,还有一站明城墙遗址站台,只是仅存一点点遗迹罢了。由于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老东门的旧房已经拆的差不多了,如今每当去南京,再走在那片残垣断瓦之间,不禁感慨万千:仿佛眼前还有那一株古老而高大,刚刚冒出芽来的香椿树,树上有老南京人经常品尝的,属于这个季节的香椿芽。福建千里香馄饨的香味也扑鼻而来……几只小猫,慵懒地趴在老东门人家门口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叹息一声,感慨于这时光流转给这人世间带来的沧桑巨变。

          走进泰州的老城是这几年的事情,泰州从扬州分家以来我们才有机会了解到泰州这座城市,因为这之前我们几乎没有来过泰州。

          升仙桥的早市上琳琅满目,鸡鸭鱼虾,猪肉铺子,油条煎饼豆腐干,老泰州的烟火人间。对于老海陵人来说,窄小狭长的巷子应该是他们儿的回忆,镌刻着岁月斑驳的流年故事。这是我开始难以理解,朋友和同事里的“老海陵”,为什么把房子买在城北的缘故了。因为隐藏在繁华城市的深处,那些墙体斑驳脱落的老街巷,一直是一种割舍不断的感情。

          时光流转,漫步在这些老巷子,去寻找属于这里的记忆,是我捕捉人世间快乐的事情。

          钟楼巷在泰州城中,西起海陵北路,穿越关帝庙巷,东至府南街。因巷内有一座古钟楼而得名。钟楼巷钟楼上的古铜钟受到战火重伤,其中提梁上一只龙的鼻子和嘴唇被炸飞,钟身上也留下了多处机枪的弹痕。泰州古铜钟以体量大、造型古与丹阳唐中和钟、淮安金代钟、南京鼓楼明洪武钟一起,被列为江苏四大铜钟。

          涵东和涵西两条街位于泰州市城北,是泰州保留比较好的一个老街区。早在西汉年间,这里便是泰州当地的以盐业为主的商业中心。到了民国时期,这里逐渐演变为南北物流交易的集散地,有很多大户人家。这片街区内集明、清、民国建筑为一体,有着传统的两街夹一河的水乡格局。一座座传统的深宅大院古朴、壮实、素雅、低调,保存了“黛瓦灰墙青砖地”、“太平山顶”、“左右逢源”民居独有的建筑风格。

          走进涵东街,就一定要去北瓦厂巷,旧名也叫铺儿巷。看似不起眼的巷道内,随处可见的都是清朝或是民国时代的建筑,虽经数百年风雨剥蚀,仍能看出当年雄姿。巷内有王宅、顾宅、高宅等清代古建筑,斑驳的青色砖墙,长满青苔的灰色屋顶,以及考究的砖雕门楣,精致的木雕屏风,走近,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它的历史风韵,古老魅力。

          除了北瓦厂巷,涵东街区还有凌家院、石头巷、万字会、徐家桥、顾家巷等一大批保存完好的古老街巷。当你走进这里的古巷道中,便是在寻踪重复着千百年前古人的足迹,在感受着一种昔日岁月那陈旧的遗韵。

          旧城的泰山公园里有座岳庙,明正统九年(1444年),泰州同知王思旻建祠堂,名泰山祠。泰山祠存世不长,到万历十年(1582年)身为泰州兵备的舒大猷,以岳飞曾任泰州知州之由,在山巅建造了纪念岳飞的岳武穆庙,挂起了“并岳奇观”匾。万历三十四年,又一位泰州兵备张鸣鹗,在泰山的山顶上又兴建了3间岳忠武王祠,供奉岳王遗像,并置石刻秦桧及桧妻王氏像跪于前。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奉直大夫李必成来泰州任知州。他登上泰山之巅,看到舒大猷所建纪念岳王的祠庙倾圮,“不称乎百姓思王之意,特与州民葺而新之。”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重新修成了岳武穆祠,亲自撰写了《重修泰山岳忠武王祠碑文》。从现存碑文上可知,此次重修,提升了建筑级别,由三间平房式的小祠屋,改成了四角起翘的大庙堂,并增加了廊庑及登山石级等,形成了泰州城内最高、屋面单檐歇山后带回廊的规范殿宇。

          据岳飞《申安抚司乞兵马钱粮状》等文献记载,南宋建炎四年,朝廷委任岳飞为通泰镇抚使兼知州,当年8月18日,年仅28岁的岳飞,奉圣旨率部从宜兴来泰赴任,日夜兼程,于26日夜ニ更到达泰州城外。为援助楚州,岳飞带领军队,在高邮的三垛与金兵三战三捷。从三垛班师回到泰州后,岳飞看到当时的泰州城池很小,防御功能不力,易攻难守,无险可恃。而此前,帝曾明旨,泰州可守则守,如不可守,就从泰州南撤。于是岳飞就在11月,以200精兵断后,掩护泰州百姓退至江中的沙丘上(今靖江生祠附近)。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对于泰州老百姓来说,岳飞担任知州,是他们安全的保障。岳飞来泰州前一年的2月,金兵来过泰州,全城被抢掠一空。于是,当决定南撤时,岳飞让老百姓走在前面,用他的精锐部队加以保护,随军撤退到安全地带。岳飞施恩于泰州人,泰州人知恩图报。当泰山上建起供奉岳飞的祠堂后,终年香火不断。岳飞在泰州抗金的事迹与传说,泰州人与岳飞生死相依的情节,更加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世代相传。

          南京古称金陵,泰州古称海陵,大概是缘分罢了。可谁又曾想,这辈子会与这两座带有陵字的城市心手相牵呢。一头是故乡,一头是曾经的梦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旧城往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kb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