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猪说国学 009期
之前的文章里,有一位叫“希多尔得”的读者评论说:
对于这个话题(佛教)我其实就想问一句:为什么有的人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而大多数人供养一世却成不了佛?
这位老兄有慧根,一下就卡到要害上。
可是,ta没发现自己其实已经说出了答案。
1、关键就在这二字——放下。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个典故,出自《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九·梵行品第八之五》:
波罗倷国有屠儿名曰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佛十大弟子之一),即受八戒,经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命终得为北方天王毗沙门子。
其他佛教经典也有部分补充。有说广额屠儿(屠夫)只是证成了天人,仍在欲界的四天王天,仍在轮回中。有说释迦牟尼已给他授记未来成佛。
这些细节探讨先放一边,我们来讨论主线:
广额屠儿说放下就真放下了,一丝黏住都没了。
俗世的财、色、名、食、睡,人身的贪、嗔、痴、慢、疑统统放下了。
他看到了这些的无常,看到了四大和合本来无我,只是缘起缘散;
很多人很虔诚,做了很多供养、布施、放生、拜佛、禅修、持咒等等,可是真放下了吗?
有一点没放下,就有一点黏住;
有十分没放下,就有十分黏住。
不是谁不肯让你成佛,只是自己不舍得放下而已,只是自己不愿成佛而已。
不是谁让你苦,只是你非要让自己苦,不肯出来。
非要苦,不要不苦。
2、广额屠儿放下屠刀证果,但因果不空。
昔日杀业还会有果报,他还要受。
但是他心已空净,梦中杀人、梦中被杀,不还是空吗?
那些虔诚人的供养,也是因果不空啊,来日必有福报啊。
但你站在局外再看看:如果心不空,这时的福报不是又开始了一场场的黏住?跟相关的人,相关的事,重新再来一场又一场。
还记得鲁智深吗?
这不就是个典型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典型吗?
我们很多人熟知他的故事,所以能拿来参考讨论一下:
他生前个性勇猛彪悍,力气大,心力也大。
说做好事,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歌女金翠莲,立马惩治恶霸,把好端端的前程丢了,流窜成逃犯。他后悔过吗?他迟疑过吗?你我能吗?
说做恶事,抢掠、打仗冲锋在前,杀得兴起赤膊上阵,性命算个毛。常人能比吗?他生就生,死就死,你我能吗?
这类人,就有这样的心力。
所以水浒几百条好汉,唯独大字不识几个的他晚年洒洒脱脱扔下功名,也不要家室了,也不要酒肉了,也不要朋友义薄云天了。小庙隐居,临终坐化,留下一首偈子流传千古: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
咦!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你说《水浒传》是小说,鲁智深是小说人物,有什么可谈的。
好,我们随便举个例子:民国有一个将军叫朱庆澜。
朱庆澜(1874—1941),字子桥。生于山东历城。6岁丧父,14岁丧母,自幼孤贫力学。19岁到东三省从军,在编练新军、保卫海疆方面屡建功勋。后任川军第三十三混成旅协统、第十七镇统制、四川省大汉军政府副都督、黑龙江省护军使兼民政长、广东省省长。
这位杀伐一生的乱世将军中年才静下来,转身慈善界,广为善事。1941年在西安灾童教养院预知时日,安然坐化。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我们能否看到,是什么让那手提起的屠刀?是什么让那手放下的屠刀?
那个东西,不是好端端的,从来没有变化过吗?
我们怎么总是这么傻乎乎,只盯着故事看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