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新年新衣

作者: 北极星的天空 | 来源:发表于2019-01-14 07:21 被阅读8次

衣柜里躺了几件衣服,因纽扣脱落,一直闲置,因衣服尚还完好,弃之可惜。晚上闲来无事,从抽屉里翻出同样闲置很久的针线盒。取一颗绣花针,就着灯光,对准针眼,将线小心穿过,打一个结,选好位置,穿针引线,不一会儿,那几颗摇摇欲坠的纽扣便重新归位。用熨汤机烫平,便大功告成。

我在做针线活的时候,一直在想着往事。小时候家里穷,衣服全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出来的,以致那时候我过年最大的愿望,就是穿一件缝纫机做的新衣服。然而这个现在看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愿望,直到10岁时才由我的老师帮我实现。我现在想起母亲的画面,通常是她坐在昏黄的油灯下,纳着鞋底,或者是给衣服打补丁。而我,也就着灯光,看书,写作业。

然而即使是手工缝制的衣服,我也只能过年才能穿上新的,平时都只能穿哥哥们穿过的旧衣服。每到过年前两个月,母亲的眉头就开始紧锁,一方面她想给我们做一身新衣服,穿得干干净净齐齐整整的过年,可另一方面,拮据的家庭经济又让她左右为难。母亲不断盘算着家庭的开支,流连在各个布摊跟前,权衡各种花色布料,一边叹息,一边与商贩们讨价还价。买好布料,母亲就坐在灯光下,按我们的高矮胖瘦进行剪裁,细细缝上,认真叠好,珍藏在箱子里,待大年三十一早,才给我们换上。看我们高高兴兴的样子,母亲既开心,又失落。她常常说,等你们长大,有出息了,就可以给自己买新衣服了。

慢慢长大,读到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常常潸然泪下,不能自已。我从初中开始,就在外面求学,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到高中时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母亲担心我年龄小,个子小,又是一个男孩子,不能照顾好自己。是以每次离家,母亲都要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和别人搞好团结。又教我如何洗衣服,如何缝一些简单的东西,比如扣子。我记得非常清楚的是,那时候的被子,不像现在都是拉链式的,而自己手工缝的。母亲把被子摊在地上,教我怎么铺平整,怎么缝,怎么拆洗。后来我到新疆工作之后,同事还非常惊奇,说你怎么还会缝被子?

在我老家,从前的裁缝是一个非常吃香的职业。每次赶集,我经过裁缝店门口,看到脖子上挂着皮尺,手里操着大剪刀的裁缝时,都会非常好奇他们是不是天天都穿新衣服?同村人有一个亲戚是裁缝,过年的时候,当他穿着笔挺的新衣服来串门时,常常令我感自惭形秽,仿佛整个人都矮了一截。我甚至渴望将来我也能够做裁缝,只是我的第一个梦想并没有实现,倒是差点让我姐姐实现。高中毕业之后,姐姐没有考上大学,母亲让她去学了一两月的裁缝,但到底还是没有做成,反而成了一名英语老师。

正如母亲所期望的一样,我们现在再也不用为过年穿新衣服发愁了。只要想买,甚至不用去商场,坐在房子里用手轻轻一点就可以完成。倒是面对满柜子的衣服,有些发愁,不扔吧,占地方,扔掉吧,有些舍不得,至少看起来还是完好无损。而且,每次扔旧东西的时候,我都有些心理障碍,如果母亲知道,她可能会批评我,或者虽然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却不以为然。

可惜母亲是再也无法知道了,虽然她能够看到。十几年前,母亲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记忆力一天天衰退,开始是不记事,后来是不记人,但还刻过去,现在基本都不记得了,像沙滩上的字,在岁月潮水的荡涤下,被抹得干干净净。去年春节我回重庆的时候,她已经完全不认识我了,语言功能也出现了严重的障碍,只能进行简单的交流。一天下午,母亲在睡觉,我出去走走,忽然就走到几年前我陪父亲母亲走过的路。那时候父亲还健在,母亲还能够记得一些事。我牵着她手散步,她问我,你是在江苏工作吧,我幺儿也在江苏上班,你认识他吗?我说我就是你的幺儿啊,她看着我,似乎有些恍然大悟,说对啊,你就是我的幺儿,你看我这记性。过了一会,她又问我,你是在江苏工作吧,我幺儿也在江苏上班,你认识他吗?

许多人会羡慕现在的孩子,因为他们随时可以穿新衣服,而不必等到过年。然而我并不羡慕,因为我们那时候的过年,因为缺衣少吃,而有了更多的心愿,有望眼欲穿的期待,有一大家子人团团圆圆坐在一起吃年饭的味道。现在虽然物质极大丰富,年味却淡了许多。从前在农村,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上人工写的春联,后来慢慢地变成了机器印刷的,许多城里的家庭,连印刷的春联都免了。从前在农村,过年的时候小孩子会聚集在一起玩游戏,现在的孩子过年,相当一部分会选择在家打游戏。我常常在想,当我们想起从前的时候,还能够有许多回忆,现在的孩子,等他们长大以后,他们记忆中的过年,将会是什么?难道只是电子游戏,或者只是满大街挂的灯笼?难道这就是文化?

在我看来,文化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外在的物质之上,更重要的根植于内心,形诸文字,传承后世。挂几个红灯笼,唱几首歌,跳几曲舞,固然可以烘托过年的气氛,然而过了之后呢,也就过了,却少有留下回味,更别说历久弥新。从前过年的时候,王安石会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从前做衣服的时候,李白会说“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从前游子在外的时候,高适留下了“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恰值腊八。从前的时候,腊八节是祭祀祖先的祈求丰年的日子。因释迦牟尼在这天成道,故又称佛成道节,许多地方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写完这篇文章,我该拿出囤好的红纸,准备写春联。再过二十天,我将回到重庆,陪我母亲一起过年。新年的脚步声,就这样慢慢地靠近。

(图片来自作者)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相关文章

  • 儿时的年味/新年新衣

    衣柜里躺了几件衣服,因纽扣脱落,一直闲置,因衣服尚还完好,弃之可惜。晚上闲来无事,从抽屉里翻出同样闲置很久的针线盒...

  • 儿时的年味|买新衣,过新年

    每到过年时,必会买新衣。这个习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打记事以来,年年如此。 或许是除旧迎新的意思吧,也正因为如...

  • 儿时的年味/新衣

    原来农村的物资匮乏,到了21世纪初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我几乎要到过年时候才能买新衣服,这和我在城里有个同龄的表哥有...

  • 儿时的年味|新衣

    昨天母亲打电话来问我们买了新衣服没,这已经是每次过年前必会进行的对话。 结婚之后和爱人约定轮流到一方家过年,如果到...

  • 儿时的年味|新年新衣新动力

    儿时的年,是期待满怀的新衣服。 儿时的年,是爆竹声声的新烟花。 儿时的年,是家庭美满的新团圆。 儿时,每个新年都值...

  • 儿时的年味|暖暖的味道

    儿时的年味 是掰着手指头数着倒计时 一天天熬期盼新年的到来 儿时的年味 是父母平时省吃俭用 为我们买来的新衣裳 儿...

  • 年味

    1、儿时的年味虽然只是简单的穿新衣过新年,但它让我们每一年都充满期待,充满乐趣。 年味是什么?小时候近年正是最忙碌...

  • 儿时的年味|过新年,穿新衣,记忆中儿时的“年”

    文|发非花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 过年意味着团圆。意味着爸爸妈妈弟弟妹妹都在一起。 过年还意味着拿压岁钱,有...

  • 儿时的年味|穿新衣

    记得小时候,最渴望过年了,除了有压岁钱和各种各样平时吃不到的零食外,还有新衣服新鞋子穿。 在我的记忆里,每次过年前...

  • 儿时的年味|新衣裳

    小时候,一年中最愿意掰着指头算的日子就是过年了,那会儿快乐的原因也简单,就是一到过年可以有好吃的,能穿上一身新衣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时的年味/新年新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gr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