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今年已经30多了,早已不是男孩。但回首往事,那岁月里丝丝种种的关联因果,却还都是关于学业,生活和父母的。
小的时候,我很活跃,我从小爱在学校的操场上打滚,自有点记忆开始我就开始接触了《世界49大谜》类的探索书籍,还包括当时非常就流行的《十万个为什么》,我爸经常往返于两个城市做废料生意,妈妈带我在一起在宁波读书和生活,她经常做的事情就是和我抢电视以及与理发店老板娘她们打扑克(PS:经常是赢家),然后就买点水果给我吃,因为经常没电视看,所以那时候我经常一个人跑到其他有电视的别人家蹭着看,虽然很多时候我根本不认识别人,我也不怕生。老师跟我家里反应我坐不住,好动。用我们家乡话说叫“抖抖动”,就是很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静不下心来的样子。而我爸妈觉得可能是年纪小外加不懂事长大以后就会好了,其实真是这样么?值得思考呢?
我87年的,也算八零末了,现在写下这文章也是为了把我们这一代的一种特殊体会告诉大家,是另外一种不同的感觉。我初中的时候成绩还可以,经常进年纪前三十名,那时的风气是提倡成绩高就是厉害就是牛逼。不过也有些同学成绩不好又比较凶悍,也就是行为作风方面比较悍气,再发展下去就有流氓的感觉,学抽烟喝酒泡小女孩。从心理学上分析也是为了提升自我存在感,满足天然的自我需求引起别人注意。而我如果不想变成那样,那么我就要在学习上找突破口,在成绩上获得自我满足感,这就是那时我们初中的现状。我不知道农民在有足够的金银后还会不会像以往一样每日早出晚归的耕作,反正我那时在衣食无忧的舒适家庭环境下是没有感觉到任何压力的。请大家不要以成年人的观念去思考,那时候我才13岁不知道什么叫社会艰辛,不知道社会很多很多东西,在舒适的环境下也无从体会。现在大家应该能体会到我想说什么,犹太人那一套虽然世俗但其实对培养下一代真的非常有用,我深刻体会早点接触到社会的残酷和现实的一切是多么重要。
父母是浙江人,家里不富裕但勉强还算过得去。高中我进的是本地排第二的好学校,有些人可能会说生在福中不知福还写着狗屁文章干嘛,其实社会上报道的那些外在条件不错的人,他们不像以前创业的那一代,知道每块钱的重要性,也没体会去赚取每块钱的艰辛和需要换取的劳动。不过不要以为家里环境好,小孩的什么就都不用愁;也不要以为自己能干了小孩就不用管了。有时候,多放点手,让我们的孩子多做点事,多承担点责任;多出去干点事,小孩是安全的,不用过于担心。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培养出一个对社会没有用的人!早一点,再早一点放手,初中,小学要让他们像我们一样更早的认识到社会的苦,做事情的艰辛,让他们翅膀硬点,比我们更坚韧,更有毅力,他们以后才能比我们强!
如果我能够早点成长,现在对于社会应该是个更有用的人。我受够了没读好书的苦,社会交际固然重要,但知识才是第一生产力,千万不能不要迷失,更不要骄傲。如今我当上了爸爸,希望他能多学学他爷爷,也希望我这个爸爸以后能让他骄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