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536780/96e804d6d80f2d28.jpg)
老子《道德经》第59章说:“治人事天,莫若啬。”治理百姓,事奉上天,没有比吝惜更重要的了。具体到个人,就要对自己“吝啬”一点。
“啬”是“爱”的意思,在此可以引申为吝惜、节省、保养或收藏。
“啬”就是早做准备,早做准备就是不断积德,不断积德就什么都可以战胜,什么都可以战胜就可以享有一个国家,享有一个国家并拥有了治国法则就可以长治久安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9536780/d9129b01846af672.jpeg)
老子在此把“啬”作为治国和治人事天的准则,把“啬”的特质作为国家的根本,国家或个人从“啬”做起,逐渐扩大为重积德,无不克,莫知其极,就等于为国家或个人逐步建立了牢固的基础。
有识之士大都善于以“啬”来严格要求自己。
爱因斯坦崇尚节俭
![](https://img.haomeiwen.com/i9536780/9131a66fe43ec7c4.jpeg)
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还没有成名时,一位朋友在纽约街头碰见他,问他:“你怎么穿得这么破?”他回答道:“没关系,反正这里没有人认识我。”
几年后,爱因斯坦成了全世界闻名的大学者。一次,那位朋友在纽约街头又碰见了他,惊异地问:“你怎么还穿得这么破旧呀?”爱因斯坦笑了笑说:“反正这里的人们都认识我了。”
烹茶洗砚涤贪欲,爱因斯坦崇尚节俭,不讲求物质享受。因而他能够清心寡欲,把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事业上,终成一代物理学大师。
“船王”包玉刚经常吃剩菜
知识精英崇尚节俭者甚多,不足为奇。难得的是,有些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也能做到节衣缩食。
![](https://img.haomeiwen.com/i9536780/17da1feda2f66147.jpeg)
香港“船王”包玉刚,有着数以亿计的财富。但,他崇尚简朴,一直坚持把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下顿热热再吃。外孙吃剩一半的苹果,他也会吃掉,从不浪费。
有一次,他的大女儿看见同学穿了双漂亮的红皮凉鞋,很是羡慕,就央求父亲也给她买一双。包玉刚就问她说:“你脚上穿的什么呀?”女儿说:“皮凉鞋啊!”包玉刚问:“你有凉鞋穿还买什么凉鞋?”
另一次,女儿裤子的膝盖处磨破了,包夫人就给她补了两块补丁,女儿噘起嘴不愿穿。她便对女儿说:“你瞧,你爸的睡衣上也打着补丁呢?”
这位船王省吃俭用,却将成万成亿的捐款支援祖国的建设。他多次回故乡宁波,建大学、办工厂、开医院、修机场……
毛泽东的睡衣补了73个补丁
毛泽东的睡衣是一件棉织品,他特别喜欢。整整用了20年。睡衣破了补,补了又破,反复多次,最后工作人员觉得实在太旧了,就要求换一件新的,但毛泽东不同意。他说:“习惯了,还是这件补丁叠补丁的好穿。”这件睡衣到1971年“退役”时,已经补了73个补丁。
![](https://img.haomeiwen.com/i9536780/bf2e948c5d1d254f.jpg)
毛泽东从小养成了一年四季穿长筒袜的习惯,袜底破了剪开加一层新袜底再用,一双袜子能穿多年。但时间长了,袜筒就松了,经常滑落在脚踝上且容易露出补丁。
工作人员担心这样会影响体面,在毛泽东会见外宾时,常常提醒他坐下时要收腿,以免让人看见袜子上的补丁。后来提醒多了,就变成了一句简略的暗语:“小心,家丑不可外扬。”贵为一国领袖,毛泽东就是这样地节俭。
“啬”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智慧。凡有识之士,必不把金钱作为自己的终极追求目标。一个能够做到对自己“吝啬”的人,即使他还没能彻底消除欲望,也已经把欲望减少到相当的程度了。
极端节俭的人,固然未必能断绝七情六欲,却必定是个懂得收敛欲望的人。他们对地位、名声、权力、金钱、财货及女色等并不狂热,因此为自己做人及成功建立了坚实的基础,自然能够远离各种危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