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身不由己。笔者参加工作四十多年,兵头将尾的“官”也当了几十年,大小会议参加了无其数,深感现代领导之不易,无论政界还是商界,开会成了领导的主要任务,领导的主要任务就是开会。领导如不参加,显得会议不重要,因此深陷“文山会海”,难以自拔,毫无分身之术。如果加以总结,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
会议的多而滥。除法定的会议之外,政界有政界的会,商界有商界的会,什么工作会,调研会,总结会,表彰会,评比会,兑现会,办公会,现场会,专题会,协调会,论坛会……名目繁多,让人毛骨悚然。本人曾在一个集团企业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大小会议得开二百多场次,几乎一天一个会议,文件发的比书厚,每种文件编号都上了三位数,几乎形成了一个怪圈,不开会不决策,不发文不工作。典型的说在会上,留在纸上,干在嘴上。看则事事都有痕迹,实则将单位运行弄成了活塞运动。结果是泯灭了职工的主动性、创造性。
会议的散而长。纵观与会者的形态可以看出会议的无聊,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读书看报、有的吸烟喝茶、有的闭目养神、有的接电话看手机、更有甚者鼾声大作,迟到早退司空见惯,离题万里不着边际,搞得人筋疲力尽,深恶痛绝。
会议的空而假。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无措施无办法,不切当地实际,上面怎么吆喝,下面怎么扭,领导讲话都是一个腔调,毫无新意,空洞无物,有的领导只会发号施令一言堂,甚至漫骂训斥,致使与会者心灰意冷,灰心丧气,心情失落到了冰点,真是几人欢乐几人愁!
一般来讲,多数会议,与会者谁也不敢主动发言,为什么?这个言不好发啊,谁也不敢做那只先唱歌的鸟,否则什么时候给毙了也不知道,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领导先定调子,手下人围绕这个调子唱,八九不离十,错不到哪里去。表面看很民主,实则都是人云亦云,假惺惺附和一气,根本起不到民主的作用。
有的会议主题不明确,事先不通知,等主持人一宣布才临阵磨枪,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有的甚至报喜不报忧,领导爱听什么汇报什么,这种行为更可怕。
为什么人们对会议这么漫不经心?久经会场的人都知道会议也有潜规则,人多的会议不重要,重要的会人不多;小问题开大会,大问题开小会,重大问题甚至不开会;上会的事不一定要真干,真干的事不一定要上会。所以会上定的事不要太当真,会下交办的事一定要认真。
开会是一种有效的工作形式和重要的工作方法,通过会议统一思想,部署工作,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定的工作离不开会,该开的会还得开。问题的症结是要开有效的会,有用的会,有新意的会,有高潮的会。其实这跟领导的水平、领导的能力和领导的作风分不开,领导优柔寡断,没有主见,会议就不会有好的效果;领导浮在上面,不入实际,不调查,不研究,会议决策可能偏离实际;如果领导都是一个腔调,人云亦云,抓不住要点、找不到G点,去哪里找新意寻高潮!看来要想开好一个会议,还得从领导自身做起。从领导自身素质的提高做起。
既然找到了病因,不妨开几服药方试试:
一是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
二是领导要善于决策,敢于拍板。凡能拍板定案的事情坚决不开会。
三是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多开现场会,调查过程中遇到问题就地解决。
四是如果非开会不可,开会前一定要明确议题,事先通知,会议开始每个人立即进入状态,思考怎样发言。
五是要严明纪律,准时召开会议,确立时间观念,迟到是对别人时间的浪费。
六是应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别人发言时,其他人不准插嘴,更不能离题,每个人发言应限时,到时主持人应提醒。发言应观点明确新颖,有问题应提出解决方案、措施、方法,一目了然,简洁而有说服力。
七是要畅所欲言。要坚持“言者无罪”的原则,别人发言不要轻易发表反对意见,发言结束后,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评论。在这个原则下,每个与会者都是主角,都有表现的机会,而每个人也都是忠实的聆听者,这个互动过程也是个思维讨论的过程,出发点不是争论,而是共享,强调流畅的沟通,这样才能开一场好会。
网友评论
开大会,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