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沟通的艺术
沟通的艺术 5 倾听:不只是听见

沟通的艺术 5 倾听:不只是听见

作者: 吴摩西 | 来源:发表于2023-03-07 09:14 被阅读0次
  • (hearing) 是声波传到耳膜引起振动后经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的过程。
  • 倾听 是大脑将这些电化学脉冲重构为原始信息的再现,再赋予其意义的过程。

我们一直在听,却不一定在倾听。

倾听过程的要素

  • 听到
  • 专注
  • 理解
  • 回应
  • 记忆

无效的倾听类型

  • 虚伪的倾听。即假装倾听,专注的样子只是礼貌的假象。相较于简单的无视,虚伪的倾听者还是做出了一些努力的。
  • 自恋的倾听。在回应时把焦点转移到自己身上。例如在面试时打断面试官的话的人被认为比听完面试官说完问题的人较为逊色。
  • 选择性倾听。倾听者只对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有回应。
  • 隔绝性倾听。每当出现不想讨论的话题,采用隔绝性倾听的人根本就听不到或者注意不到。
  • 防卫性倾听。防卫性倾听者认为别人说的话都是为了攻击自己。认为别人问自己就是不信任自己或者是对自己权威和智慧的威胁。
  • 埋伏性倾听。倾听说话者的话,只是为了搜集信息,一遍借此攻击说话者。
  • 鲁钝的倾听。只听到了表面的信息,忽略了更为重要的情绪性信息。

为什么无法有效的倾听

  • 超负荷的信息
  • 先入为主,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自己关心的问题上。
  • 飞快的思想,一般人可以一分钟倾听 600 个字,然而只能说100到150个字。
  • 费力
  • 外在噪音
  • 错误假定,例如对于一个熟悉的话题,自认为自己都知道了,漠视对方。
  • 缺乏明显的益处
  • 缺乏训练
  • 听力问题

倾听反应的类型

  • 借力使力。使用沉默和简短的言论鼓舞对方多说一些话。
  • 问话。尽管有明显的好处,但并非所有的问话都是有助益的。真诚的问话旨在了解别人,而虚伪的问话旨在发送消息,而不是接受信息。虚伪的问话一般有:
    • 给说话者设置圈套的问话。例如:“你不喜欢那部电影,是吗?” ,如果是真诚的问话,应当是:“你对这部电影有什么看法?”
    • 附加问句。例如 “有吗?”,“难道不对吗?”应当把难道你不认为,改成你认为。例如 “你认为他会成为一个好老板么?”
    • 实际为陈述的问话。“你终于挂电话了?”“你借钱给托尼了?”
    • 带有隐蔽计划的问话。“你星期五晚上忙吗?”,如果你回答:“不,我不忙”。对方可能回答说:“太好了,因为我需要有人帮我搬钢琴。”
    • 寻求“正确”答案的问话。你觉得我应该穿哪双鞋?
    • 基于未经审核的假设性问话 “你为什么不听我说”

释义

可能的释义技巧有

  1. 改变说话者的措辞:

双语教育只不过是另一个既失败又浪费钱的政策
你看我理解的对不对,你很生气是因为你决定双语教育听起来很棒,但实际上没有什么作用,对吗?

  1. 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你认为说话者在谈什么:

李是一个混蛋,我真不敢相信他昨天做的事情!
你觉得那些笑话很惹人厌,对吗?

  1. 反应说话者的潜在寓意

你一直提醒我要小心,听起来好像你在担心会有事情发生在我身上,会吗?

释义之前,可能需要考虑

  1. 这个问题狗复杂吗?
  2. 对你来说,会有必要投入时间和关注么?
  3. 你能克制住不去评判吗?
  4. 释义和你的其他倾听反应成比例么?

支持

无效的支持被称为冷安慰(cold comfort)

  • 否认别人拥有某种感觉的权利。例如 “不用担心”,
  • 看轻事情的重要性:例如:“嘿,那就只是 ...”
  • 聚焦在 “彼时彼地”,而非 “此时此地”。例如 “睡一觉,第二天的心情就会好一些”
  • 火上浇油的评断 在你承认做了某个错误的决定后,听到:“你知道吗?这是你自己的错!”
  • 自我聚焦,把事情引导到自己的经历
  • 自我防卫,“不要怪我,我已经做完我要做的那部分了!”

有效的支持

  1. 要认识到你可以支持他人的努力,而不必赞同他的决定。“我知道对于这件事,你已经考虑的很周全了,我想你会为自己做出最好的决定。”
  2. 监控对方对你的支持行回应的反应。
  3. 要认识到支持也不总会受欢迎。
  4. 确保你对后果已经做好了准备。

分析

  • 提出解释时最好用试探的而非绝对的口吻。“也许这个问题的原因是....”,“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可能是....”
  • 你应该确定对方愿意接受你的分析。
  • 确定你提供分析的动机真的是出于帮助对方。不要借此展示自己多聪明。

忠告

当人们要求别人给予忠告,尤其给予忠告的是一个可信的、有同理心的人时,他们更愿意听取。当我们向别人提出忠告时,最好把它当作公开的信息而非沉重的处方。

评断

  1. 当身处困境人向你寻求评断时,我们主动提供评价偶尔会让对方醒悟过来,但更多时候会引起对方的防卫。
  2. 评断的动机是真诚的,有建设性的,而不是为了奚落对方。如果你企图以评断作为征服对方的手段,就不要再自欺欺人了。“我告诉你这点是为了你好”,通常不是真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沟通的艺术 5 倾听:不只是听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fye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