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67594/5c055aa32a3a4794.jpg)
小时候爱看书,常常从抽屉里翻看爸爸的藏书,其中有几本记得比较清楚,一本是张爱玲的小说集,里面就有红玫瑰与白玫瑰,半生缘等等;还有一本是歌德的诗集,这也很好的说明了为什么我小学就开始喜欢写一些小诗了;还有一本是卢梭的《孤独漫步者的遐想》。其他的还有一些杂志,例如知音什么的,因为年代久远,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所以大概的就是只是记得这些了。
这样看来,我喜欢看书阅读偶尔写写什么的还得起源于我的父亲,不得不说这其中也存在着遗传因素,但是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许多影响往往都是在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之中。
父母的教育非常重要,因为孩子从呱呱坠地起第一眼看见的便是母亲,而在上学的前几年都生活在父母的身旁,刚刚出生的我们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是依葫芦画瓢,你干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你说什么我们就学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1967594/9d4b7d360d60bab1.jpg)
所以经常看到很多有礼貌的小孩他们的父母通常也是很有礼貌的;那些口里时不时吐出一两句脏话的小孩,通常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因为孩子还小,大人觉得稀奇,即使小孩嘴里吐出一句什么不礼貌的话,父母也不会过于严厉的去制止,还有些父母甚至还会感觉稀奇的笑笑而过,小孩发现了这个能够逗乐大人的方法,从而时不时的冒脏话,如此,恶性循环,不可收复。
古人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意思就是有什么样的老子就会生出什么样的儿子,这就很好的说明了父母对于儿女的言行有多么强大的影响力。
在这个越来越忙碌的时代,往往很多年轻的夫妻都是忙于工作而疏忽了对孩子的关爱、帮助。往往小孩子在学龄前的那段时间,都是由爷爷或者奶奶带着的。老人家毕竟是隔代人了,对于自己的孙辈肯定是更加的溺爱,而且老年人的知识水平有限,也根本不懂得做好学龄前教育。如果孩子一直由老人带着,每天就是逛菜市场、老年茶馆等各种老人们爱去的地方,或者就是呆在家里,试想这样的童年多乏味、多“老龄化”。
很多小孩为什么比较依赖自己的爷爷或者是奶奶,而对于自己的父母反而不是那么的亲近呢?原因很简单啊,他们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跟爷爷或者奶奶在一起的,父母对他们的陪伴反而比较少,可能一个月也见不到几面,所以他们倒是跟父母比较疏远了。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陪伴也是最好的爱。
所以要养育一个孩子,你不仅要有可以养育他的资本还要花费足够的精力跟时间。
真的不建议你,在什么都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去生养一个小孩。
毕竟,他要花费你大量的可支配的资本、时间、精力与耐心。
所以,先做好了准备跟计划再去实行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