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早上在一家早餐店吃早餐,刚坐定便又进来一位吃早餐的人。那时店里生意不算忙,吃早餐的也就是几个人。正好老板一几岁小女孩已经起来,坐在桌边玩。刚进来的人便很和善地和小女孩打招呼,叫了句丫头,这么早呢。这一叫,那个几岁小女孩很是不高兴,开始哭了起来,还不停的说,刚才那人在骂她。老板不断的和小女孩说,人家是在和你打招呼,那里就骂你了。结果小孩硬是坚持着说刚才那人就是骂她,不该叫他小丫头。还不停的叫着,实在是没办法。最后,那人还不得不向小女孩道歉,确实还是弄得有些不愉快。
那个早餐,吃得有些让人费劲。当然,小孩的不理解并没有让吃早餐的大人见气,脸上还是说说笑笑,只是有几分钟,气氛真的显得有些沉闷。
丫头,这应该是我们常人最喜欢对可爱小女孩的称呼。可是,那天这个小女孩就不喜欢这么叫。在她看来,只有叫她名字、小美女这样的誉称或许才是正确的,别的怎么叫都可能被认作是骂她,确切的说是对她的不尊重。
事虽然很小,但吃完早餐后,内心确实有些小小的惊动。生活里,往往很细小的地方,就成了每个人最容易忽视的地方,都可能成为最体现人的个性的地方。
自以为是的东西,有时往往可能会成为最尴尬的结果。
从个人的社会生活,到人生经历或体验,有的时候觉得有些东西没必要那么认真去计较,更不要去想太多。事实也是这样,对于什么东西都必须用心去计较,把什么都放在心上,人没办法去承载,也承载不起。时间不够,精力不够,心力不够。可回过头来想,有的时候,不能仅凭认为,更不能冲口而出。
很多时候人都会有偏见。以貌取人,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在不了解内因的情况下,凭借直觉、外表、现象就乱下定义,要么就给予不公正的待遇,或者得出不合理的结论。
唱歌要看听众,说话要看受众。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与什么人交谈要用什么方式。方法不对,可能就要犯原则性的错误,事没办成没办好,弄不成还要成一堆的难事。
过去在乡下,年老的人很懂规矩,叫人是一套套的。听着顺耳,应着也高兴。年轻的叫后生,年老的按辈份叫。如果有人把老年人叫老头子或老子壳里,除非是夫妻这么喊着,谁叫都不高兴,有的还会和你置气,年纪小点的还会说是没人教。
记得小时候经常会来一些讨饭的人。其实那个时候家里也穷,吃饭也相当的成问题。每当有讨饭的人来,大人还是能够给点饭,给点米。出于好玩,我们一群小孩在村里跟着讨饭的人后面,在一些大小孩的带领下,不时的叫他们教花里、要饭的,还有小孩拿小石块砸讨饭的人。讨饭人实在很气,也常拿他们手中的棍子追打我们。小时候不懂事,确实做过不少这样的傻事。等待大人知道后,一定会被狠狠的揍一顿。
有的时候,当自己处在某种特别难的境地,有种特别需要理解、尊重和认识。可越是这样,却越得不到所要求的,甚至一度就被认作是最低贱最无用最无能的人。内心的那种愤慨从来就没有减弱过,但又无法争取到时,其实就有过很多的逆反心。在悲愤中有过绝望的打算,更有过某种报复的心态,还有过更可怕的认识。只是后来,当自己能够冷静思考,并理性的面对的时候,不再把压力变成压力。
有的情况下,不得不承认某种一时的现实,躲不过,避不了。抗争吧,或许也只是一时的发泄,不但起不到效果,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样的话,也就只有一种态度,老实的面对现实的可怕。只有有朝一日,能够改变现状,才会风光地转变那些世俗的观念。
反过来,对于常常忽视的人来说。生活里一些细小的东西,根本就不觉得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一些不重要的人,从来就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尊重。只要高兴,随便指指点点,想说便说。说过吗,不算太过,说不过吗,又有点放肆。
很多情况下,任何东西一旦放大去说,确实经不起说,也经不住说。嘴是两张皮,一张一合那都是有理的事,问题是说得轻松,看起来就不见得轻松。
不管怎么样,再思而行还是有些规矩可讲。在不了解情况,不明白环境的情况下,尽量少去触碰些不该触碰的人和事。小处是尊重,大处是教养,实在权衡不出是什么,就当是一种教益吧。
做个不扯闲事,少惹麻烦的人没什么不好。生活不易,烦琐太多,人性太弱,谁都有难。你觉得是个不经意的事,别人却认为是天大的东西。将心去比心,还能有些解释,不然叫冤枉还来不及。
别怪世事太杂,别怨他人多心,让人理解先要理解人。从来就不缺少尊重,只是该怎么去尊重,又怎么让尊重值得尊重,应该是个有学问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