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头条🌐名人名篇🌍
中国有那么多杜甫遗迹,到底哪个才是杜甫祠堂?

中国有那么多杜甫遗迹,到底哪个才是杜甫祠堂?

作者: 祠典文化 | 来源:发表于2019-02-21 09:07 被阅读2次

          提起杜甫,小祠脑子里永远是高中课本上他的插图,因为那张图,恶搞杜甫图也上过微博热搜一段时间。就算没有热搜,小祠也敢肯定大家都知道这位诗圣杜甫。杜甫这一生到处奔走,在许多地方都留下了遗迹,那杜甫的祠堂到底在哪呢?今天小祠就为大家揭开谜底。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诗人,各地也建有各种的杜甫遗迹,比如杜甫草堂、杜甫江阁、杜公祠等等。但小祠却发现大多数人都知道杜甫草堂和杜甫江阁,却很少有人知道杜公祠。实际上,论起真正的杜甫故居来,杜公祠可要比杜甫草堂和杜甫江阁要来的正宗的多。杜甫在这里生活13年,大部分诗作都是在这里创作的,虽然跟杜甫草堂比起来,这里可以说是人迹罕至,但是不得不说杜公祠是一处引人注目的景点。

    1.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又名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成都西郊的浣花溪公园旁,占地24公顷。759年,杜甫因安史之乱流亡成都,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于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并在此居住了4年。直到严武去世,杜甫才离开成都。诗人曾用“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来形容其位置。

    在这4年中,杜甫共作诗240余首,是其创作的高峰。冯至在他所著《杜甫传》中这样说:“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草堂。”草堂屡次经历战火,现有的建筑大都为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所兴建。1954年建立杜甫草堂纪念馆,1985年改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杜甫草堂大门额匾上刻有郭沫若手书的“杜甫草堂”四字。

    2.杜甫江阁

          杜甫江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河东城区西湖桥,占地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多平方米,主阁共分四层,高18米。杜甫于唐大历三年(768)晚秋,从蜀中前往湖南,准备投奔旧日好友、正待调任潭州刺史的韦之晋。不料,杜甫赶到长沙时,韦之晋已不幸暴卒,贫病交加的杜甫,只得在长沙度过了人生最后两个年头。

          初来长沙时,杜甫寄居舟中,船常停在南湖港,南湖港附近的长沙驿楼也就成了杜甫送别友人的地方。稍后,杜甫在小西门外的湘江边租佃了一间简陋的楼房,因楼房面临湘江,杜甫将其取名为“江阁”。杜甫在诗中曾多次对“江阁”有过描绘,《江阁对雨有怀行营裴二端公》有云:“南纪风涛壮,阴晴屡不分。野流行地日,江入度山云。层阁凭雷殷,长空面水文。雨来铜柱北,应洗伏波军。”在《雨》一诗又云:“山雨不作泥,江云薄为雾。晴飞半岭鹤,风乱平沙树。明灭洲景微,隐见岩姿露。”可见当时“江阁”面对湘江,云掩薄雾,鹤舞白沙,流潦满野,日照其中,橘洲景色忽明忽灭,麓山岩姿若隐若现。

          770年冬,杜甫在从长沙前往岳阳的船上逝世,时年59岁。

    3.杜公祠

          杜公祠位于长安区韦曲镇东的少陵塬畔,距西安约12公里,是杜甫的祠堂,它北倚少陵原,南临樊川,祠内花草茂盛、环境幽雅,是一处游览胜地。展室墙壁上有《唐书·杜甫传》、《杜甫年谱》、“杜甫足迹图”、“杜氏世系表”、“杜甫在长安行迹图”等。现杜公祠系清代重修,1960辟为杜甫纪念馆。杜甫和少陵颇有渊源,他曾长期居住在少陵附近,又因远祖杜预本是长安人,所以自称“少陵“、“少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诗集也以《少陵集》命名。

          杜甫在长安居住10年,又在关中各地颠沛流离4年多。754年,杜甫43岁那年,把全家接到长安少陵原,秋末,霖雨下了60余日,庐舍墙垣,颓毁殆尽,无法再维持,只好投奔妻子杨氏的亲族,到离长安120公里的奉先(蒲城)居住。755年,在左相韦见素帮助下,杜甫得到一个八品官职,11月从长安回奉先探亲,震惊朝野的“安史之乱”爆发,沿途所见种种社会动乱苗头,无限忧愤,写下《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八百字》长篇律诗,中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不朽名句。他的一生如同它的诗风一样沉郁苍凉而不失雄浑瑰丽,落霞满山的少陵塬上,也许可以再现当年的长恨秋歌!

          看了杜甫草堂、杜甫江阁和杜公祠的简介,大家有没有觉得以后出行参观杜甫故居更方便了呢?有时间的话去真正的杜甫祠堂——杜公祠看看吧!

          更多精彩祠堂信息,请长按二维码,或进入宗祠网。宗祠网为您提供最新姓氏宗祠新闻、宗祠祭祀文化、祠堂鉴赏图片、姓氏文化,百家姓起源等资讯内容,并提供全国各姓氏祠堂,姓氏起源搜索服务,让您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国姓氏文化、宗族祠堂文化以及祭祖祭祀文化的传承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有那么多杜甫遗迹,到底哪个才是杜甫祠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gvl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