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农工商兵,士居首。世教风化,朝政得失,都系之于士。士正则天下正,士邪则天下邪。”
《清明上河图密码》是作者冶文彪用十年时间写就的力作,用推理小说的形式,把清明上河图中824位人物复活,他把所有的人物纳入士、商、兵、工、农等五大领域,每一领域设置大大小小的案件,让这些人物纳入大大小小的局中,让他们面临名、权、利、情的考验,在80多个案件中展现人性的善恶美丑,展开大宋帝国的全景风貌。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描绘的是北宋东京汴梁的繁华景象。我第一次看到这幅画就震惊了,那是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一幅活动着的长卷画廊,汴河上舟船来往,两旁的店铺中喝酒的、说书的、购物的人栩栩如生,郊外还有骑马的、推车的、挑担的人在行走。特别是虹桥前一条急驶的大船,桅杆没有放下来,桥上的人似乎都在惊呼,船上的人在奋力操作,简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冶文彪也是因为这幅画触动了创作灵感,像看图说话一样赋予每个人物于生命和故事。
第一部写的是士子图。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有感于五代十国时期武人乱政的局面,杯酒释兵权,竭力提高文人地位,重用文人治国,大兴科举和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员多贪恋权位、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这就是宋朝的三冗之一,冗官。
士子进仕有两条道路,一条是父荫,一条是科举。这本书以四个离奇的案件引出各路知识分子的群像表现。
一、理念之争导致的不仁之局
东水八子是八个儒生,崇尚仁义之道,可是八人中宋齐愈是上舍中的佼佼者,有望在科举考试中一举夺魁,他竭力主张王安石的新政,认为要改变宋朝冗官、冗兵、冗钱的弊端就得实施新政。以简庄为首的其他七人坚守旧政,百般抵毁新政,在几次论辩中又辩不过他。为了阻止他参考,他们设局让他缺考,好友章美积极参与其中。简庄想置他于死地,一劳永逸消除这个隐患,章美觉得设局害人已是不仁,置他于危险境地更是禽兽不如,一念之仁让章美对官场失去了信心。
历史上焚书坑儒是第一次用行政的威权干预思想领域,到了汉代独尊儒术以后,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一统江山,以文字狱的形式来控制士人的思想,从肉体上消灭你再从精神上批臭你。在宋代由于重文轻武,文人一般不会以言论而处死,如苏轼的乌台诗案,也逃过一死。但简庄这些守旧士子,为了维持祖宗之法,维护大地主阶层的利益,极力反对新政,不惜设局置优秀士子于死地。所谓的“仁义道德”,不过是统治阶级的工具,一旦对他们的利益有损害,就可以百般陷害而理直气壮。
二、谋求权力不择手段者,害人又害己
侯伦、董谦、曹喜是三位好友,也是待缺的进士,朝廷通过恩荫和科举招录官员,但录用的人太多而职位有限,很多进士及第的士子连个闲职都得不到,等了一年又一年,新科的进士又将诞生,官位空缺更是望眼欲穿。侯伦和父亲思考再三,决定把自己的亲妹妹献出来当礼物,去巴结权威打通仕途,为了掩盖权贵的恶行,设局陷害两个好友。想不到聪明反被聪明误,落得人财两空,名声扫地,他无地自容只能自行了断。
人有向上爬的欲望很正常,爬上更大的平台,可以更好地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这是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是上进心的表现。如果人心里只有自己,向上爬是为了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更多的权势,那么他就会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去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的人不仅得不到自己所要的,反而自己拥有的一切也会被别人不择手段取走,最后落得可耻的下场。
三、以隐求仕,难成真果
宋徽宗曾经崇尚道教,相信详瑞。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出现了林灵素这样的骗子,刻意造出详瑞来骗取高位权利。一些士子看到这是一条入仕的捷径,他们就结庐到了终南山,指望通过归隐造出高洁和睿智的名声,引起官家注意,求得富贵。想不到这招不灵了,这其中就有一位抛妻别子的道士张志归,道号太羽,忍不了山里清苦的日子回家了。想不到家里漂亮的妻子已经招了个接脚夫丁旦。富贵荣华没求到,反而变得家不是家,士不是士,道士不是道士。
寒门出身的葛鲜想着只有读书改变命运,苦读得到了优异的成绩,府学的同学何涣不用苦读成绩却总是名列前茅,他嫉妒,觉得想当状元就得搬掉这块绊脚石。有天和何涣结伴去寺庙游玩,发现何涣对阿慈一见倾心,而阿慈的接脚夫丁旦和何涣长得一模一样,于是他邪念一生,设局让这两个人身份互换,何涣得到心爱的女人,丁旦得到前宰相家的大量财富。谁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设局在前,后面还有人设局套他,到最后虽然考到了状元,还是一场空。
心中有佛,眼里有佛,鬼路走多了就会遇到鬼,读书为了什么?做官为了什么?如果把读书当成荣华富贵的敲门砖,走正道敲不开仕途之门,走歪门邪道也敲不开,正道上得不到的东西,邪道上更加得不到。
四、掩盖一个错误,会有更多的错误产生
武翔曾经为了钱,偷偷把朝廷规定的禁书送给了高丽的使者,十年以后受到了要胁,他本可以去自首,这几本书也没有什么秘密内容,可是他为了自己的前程,竟然同意了太学生的弟弟设局,用绑架女人孩子要胁邻居去干坏事。这就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一片带倒一串,一个坏事连接一个坏事,最后造成四死两捕的悲剧。
一个谎言必须有无数个谎言去弥补一样,在错误的道路上开步,就会错得越来越离谱,只有立得正站得稳,才不会被他人要要胁,也不会被财色诱惑。
读书人心中没有理想,没有正气,社会就没有正义,没有公平。封建社会的官僚都是士子,所以士子怎么样,社会就是怎么样?作者选择太学生、隐逸、魁首、府学生、状元、待缺的进士等一批士子的形象,描绘出宋徽宗时期的士子图,他们中有正义之士,有灰心之人,有作恶之徒,虽然最后邪不压正,但是也看出社会道德在滑坡,经济状态在衰退,虽是盛景,但已显示悲音。
作者的写作风格很有特色,一是文章结构用双线叙述,四个奇案开始推理案中案,局中局,环环相扣,集中到一处让人回味无穷。二是语言特色,穿插宋词写景写情,很有感染力。三是重现汴梁城的城市格局,生活场景,穿衣打扮,商业布局很有现场感和画面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