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共济会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之光
初读《道德经》第十一夜-有无相生(下)

初读《道德经》第十一夜-有无相生(下)

作者: 辣根先生_ | 来源:发表于2019-11-04 13:37 被阅读0次
    初读《道德经》第十一夜-有无相生(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中,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初读《道德经》第十一夜-有无相生(下)

    所谓“处无为之事”是说为而无为的原则,一切作为,应如行云流水,义所当为,理所应为,作应当作的事。作过了,如雁过长空,风来竹面,不着丝毫痕迹,不有纤芥在胸中。

    所谓“行不言之教”,是说万事以言教不如身教,光说不作,或作而后说,往往都是徒费唇舌而已。因此,如推崇道家、善学老子之教的司马子长(迁),在他的自序中,引用孔子之意说:“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都是同一道理。

    初读《道德经》第十一夜-有无相生(下)

    引而申之,老子又说:“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比如这个天地间的万物,它们都不辞劳瘁地在造作。但造作了以后,虽然生长不已而并不据为己有,作了也不自持有功于人,或自持有功于天地。它们总不把造作成功的成果据为己有。“弗居”的“居”字,便是占住的意思。正因为天地万物如此这般,不自占为己有的在作为,反而使人们更尊敬,更体任自然的伟大,始终不能离开它而另谋生存。所以上古圣人,悟到此理,便效法自然法则,用来处理人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为上智。

    初读《道德经》第十一夜-有无相生(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读《道德经》第十一夜-有无相生(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gxd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