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武志红,是受某人影响,看了几篇文章,刚开始,我觉得武老师有些分析的确蛮到位,一针见血,让我看清了一些问题,也了解了问题背后的原因;一度是他的粉丝,买了书,还上过一些线下课程。
但是,自去年开始,我渐渐开始,感觉武老师的分析,是为了分析而分析以及他个人的膨胀和自恋。
他去年刚出的书,《巨婴国》据说被下架了(质量不合格),最近,很偶然看到了这本书,但我只瞄了其中的几个小章节,就不想再继续……。
咳咳,真的感觉到了武老师的自恋,文章的牵强、不合逻辑,更难提科学性,~~~毕竟他是知名心理学畅销书作者,也是北大心理系的硕士生。
总之,我给差评……
01他基于和立足的理论本身就具备局限性。
我从来不否认精神分析的作用,我自己也学精神分析,没事也偏好分析一些人事,但我始终认为任何一门学科和理论的作用,必有其局限性和狭隘性,倘若拿精神分析作为一种可结构任何问题的手术刀,不免是夸大了这门学科的作用。
另一层面,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目前在心理学界依旧存在分歧和争议,有些心理大家似乎并不认同,我看过几堂哈佛心理的视频公开课,里边的教授就似乎对佛的理论有较大异议(但我个人觉得精神分析还是有有用的部分嗒),包括其后续弟子也在不断升级更新精神分析的理论体系~~出现也就100余年时间。
而咱们的传统文化,的确有糟粕部分,但不容否认精华更多。也经受住了时间和众多智慧人士的考验,不然日本和韩国也不会来学,还要和我们抢注册端午节……(跑远了)
传统文化中一部分伟大的思想,也影响了很多西方人,包括心理学大咖,比如精神分析学派的荣格就很推崇老庄,道家思想,海灵格更直接说他的家排就是受道德经影响,咱们老庄的《道德经》他读了好几百遍了……
武志红老师就以有争议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石,企图勾勒出中国人的集体画像,攻击国人文化的根基。
所以,感觉怎么说呢,像一个西洋留学了几个月的小学生和一位历经千年的老者对峙,而对峙的内容是“谁最了解中国人性”。

02 其所基于的样本本身就有巨大问题。
武志红老师,认为中国人的心理水平普遍在0~6个月的婴儿水平。而且认为他之所以能够洞悉中国人的集体心理,是因为有两点非常关键~~
一是他9年时间接待的300多名个案,二是他对自己梦的分析。(还包括他接听热线听的故事~~)

这里边就大大的有问题,首先300多名个案都是有心理疾病的人,而且07年,心理学并不普及,人们谈抑郁都遮遮掩掩的年代,敢于去咨询的就是已经被折磨的不堪忍受的重症心理患者,而且武志红知名度一直不低,他的收费标准也不低,人们把其奉为专家级别,不是疑难杂症估计都不会找他。
以一群有心理疾病的300人的样本,即便是包括接听电话的(电话述说的也是心理问题或情绪问题啊!!!)加进去,顶多算10000吧,和十几亿人比起来,真心可以忽略不计;何况样本本身是心理疾病患者,他以此为样本,作为洞悉国人心理画像的切入点,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至于他个人的梦,我更是呵呵了,不要动不动把自己拉到神坛位置,认为自己虚无的梦可以触碰到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简直把自己归结到巫师或超人范畴了,有跳大神的既视感。
所以,他的巨婴理论,充其量只是代表了一群心理疾病的国人集体画像或是对自己的认识,代表国家还真代表不了,~~而心理疾病全世界皆有,越是富裕国家越普遍。
03 他的书里边很多自相矛盾,难圆其说。
比如他认为国人的心理水平是普遍存在6个月前的婴儿,而6个月前的婴儿的显著特点全能自恋,认为无所不能。而且每个人都有当皇帝或皇太后的梦想。

但另一个章节中,他又认为中国人普遍的没有脊梁骨,没有力量,喜欢一窝蜂按照集体大众模式生活,生怕标新立异。
咳咳咳,想当皇帝和皇后,或者一名自恋的人,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其强悍的自我,张扬的个性。比如威慑天下,比如一天到晚秀自拍,秀自己的个性和独特……但集体没有脊梁骨,和抱团的模式化,则是另一种千篇一律的模式化……两者之间本身就极其矛盾。
另一层面,皇帝梦和皇后梦还真不是每个人的梦,国人传统文化的另一个大分支就是老庄的道家,讲究无为、低调和归隐,也有很多拥戴者,现实中,也有一大群人只想潇洒的过自己的日子,没心思去控制和威慑谁~~
坦率说,我倒是从这本书里看到了武志红自己的野心,想去揭露整个国人画像,还想挑战、颠覆和解构传统文化的根基。他希望红,更红,甚至成为一代先驱和启蒙者的地位。像一个新朝代的皇权创始人(是文化方面?),对的,希望当皇帝是他个人的想法,他投射到了整个国人。
在课堂上和书里边,我都听到也看到了,他再三提及的梦……
一个是佛洛伊德使者身份,杀死了秦桧的干儿子;另一个是梦到自己变成一条巨龙,充满整个宇宙,自称万首之首。
他认为是两个大梦,代表了他的使命,也代表了国人的潜意识中希望成为龙……唉,他又把自己当救世主了,又把自己代表了全中国人……
有野心并非坏事,只是知识储备、积累和眼界不够,逻辑不清,东拼西凑的,不严谨的公号微信热文,实在是思考深度上有欠缺,有些急功近利。
还有我看到了他的敏感和对自己理论的不自信,以及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双重标准。

他在意别人的评价,而且感受到了不舒服,但作为公知人物,他总也缕缕插手和评价其他理论和文化领域的人和事。当然,他也承认自己的不足,但无论如何,自己都无法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又在书中大肆表达另一种态度和观点,就难有说服力,再或者直接点说,武志红老师越来越自恋了,有些飘了,不容反驳~~
04 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和科学是面面俱到、全能的,但人性是相通的。
首先,武老师通篇书中,我看到更多的是对国人、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以孝道为核心的儒家文化的抨击。
就如同第一点所言,任何一种文化、学科,都有其局限性和适用性,可能更多和当时特定的经济、物质文明发展息息相关。
中国人爱吃,讲究吃,是因为过去物质文明不发达,饿怕了,所以吃被放到了很重要的地位,也发明了很多吃的东西,这是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和啥口欲期,八竿子打不到一起。
中国人的家文化,关系文化,父亲的缺失,个人认为,也是过去一直以来物质落后,吃不饱,生存不下去环境相关。
所以成家生子,是为了让族群可以延续的最基本的方法;
而关系文化,更是让族群可以最大程度生存,保住更多生命个体的最有效的方法;
至于父亲缺失,母亲孩子的共生,更是因为,家庭分工明确下的产物,为了让新生命个体可以更好的生存,父亲外出赚钱,打猎拿回基本物资,母亲哺育孩子,尤其婴幼儿时期,如若有危险,即便父亲缺失了,母亲还能同时承担起父亲的角色,保证新生命最大存活率~~
再关于儒家文化,关于孝道。我个人的态度一直认为,他同样有其适用范围,不可能面面俱到。
比如孝道,核心我并不认为就是顺,更多的是建立一种威信和秩序,这个社会本来更多的人就是乌合之众,需要有规范和制度,这是安全、稳定的基础,各自为政、完全天性发挥,乌托邦式,也许也可能无下限的人性恶的泛滥。
往小的说,这个世界上有人把孝道用到了极致变态,虐待孩子,这是需要摒弃和谴责的;或者说在物质和文明发达的现代,需要有相对清晰的边界,而愚孝,将小家和大家混杂,造成矛盾,这点是需要与时俱进。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更多的是有些家庭不建立一些家长的威信,不教育、不作为,甚至是宠溺,形成祸患,坦率说,现在小皇帝、小公主,自我意识过强、自私自利的人更是多数。
至于对老人不尊重,不顾死活的,在物资贫乏年代,估计更是常见,无论如何父母爱孩子还是多数人的本能(动物都如此啊,亿万年进化遗传印刻在DNA中了),所以,孝道也是让老人老有所养的道德约束,尤其是在贫穷年代;至于现代则是让年轻人适时关注老年人,给予一些心理上的支持和地位的尊重,从道德层面上去强调没有太多的不妥。
一棍子打死孝道,未免太过偏激。
其次,有些核心、普适的公理和道德规范准则,或者人性的核心本质,总会一直存在和延续。
比如关于真、善、美,比如慈悲、仁慈,普天下,不论东西方都认同;比如对权力的渴求、对本我自由表达、充分表达的渴求,希望接受无微不至照顾的诉求,是人性的需求,不然佛老爷也不会发明“本我”这个词。
无论如何,科技的进步的驱动核心之一,就是让人越来越舒服,最好每个人像婴儿一样得到照顾,而这也是全世界都在做的事情……说到底人性就是有自私、懒散的一面~
再比如,他在书中以李隆基的文字来说明,中国海外留学生喜欢抱团在一起,女人和女人,男人和男人偶尔勾结搭背在一起。这在欧美国家会被认为是同性恋……
个么首先,大家抱团本身就是一件很中性的事,你非得以西方人的眼光来评判,贴上不好的标签,这一方面就反应了对自己文化的不自信和不尊重,也就是对自我的不接纳,感觉低人一等,西方的就是对的,就是正确的;另一方面,人在陌生的地方,都会本能抱团,本能找熟悉的群体,这是对抗危险最好的方式,也是人有社会属性需求的一面。在咱们中国人的土地上,一群群老外也不都是抱团在一起么,这是人性,不是中国人特有~~
武志红老师只是把全能自恋部分代替了本我,又把全世界人性劣根、或者全世界人都有的行为特质硬生生套给中国人,并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太牵强了。
全文写到这,我越来越觉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洞悉人性,贴合世间规律,可历经千年考验。比如如水般的适应规律、尊重规律的灵动智慧,比如中庸之道。
任何一种文化、理论、学科,都有其适用性,局限性,不可用到极致,偏激,不然可能就成了毒药了……

网友评论
妄图通过一个小细节推测出人的精神状态。
武志红理论体系中充斥着一大推他自创的、含混不清的玄学语言。这使得他的理论很难被攻破。这点和宗教异曲同工。
武志红所谓的找到患者的精神问题的原因,却不给出解决方案,我觉得根本就是因为他没有找到原因。一个无法被解决的原因,一定有其他原因推动,那么这个原因就是根本原因。
武志红对中国人的以偏概全,足以证明他研究范围的狭小。这样的人不适合做心理咨询。
武志红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于童年阴影,这种一招鲜吃遍天的理论值得怀疑。
只是武老师,越来越多恶在自恋的漩涡中不能自拔了。😥😥😭
心理学要做什么?
关注心理疾病还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一味挖掘寻找心理的阴暗面,是早期心理学界所做事。
而今还是用心理理论指导、提升大众的健康教育,而不是还停留在“怨”,“恨”,“愤”,“恼”等基础层面。
意欲何为?
以偏概全,要表达什么?讨伐谁?达到何种目的?
有良知的心理学人,要与时俱进,担负起关注全民心理健康快乐教育的责任。而不是,利用自己稍微多一些的所谓知识恐吓大众。 @怀左同学
没看完,巨婴国中有些观点不认同,就先暂停阅读了
刚开始读武老师,感觉巨婴这个比喻比较贴切。但是后来写到孝和庄老,很多地方还是不能认同的。
比喻肯定有一个相似度。如果把很多事都联系在这个比喻中。那相似度会下降。更有时就不符合了。孝道联系于其中,我觉得就相背离了。
赞同你的观点。但是武老师提出的巨婴的概念也值得我们深思,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