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同学中哥的《微文随心》的第二卷又出版了。看着厚厚的三十多万字的书,不禁生出了几多感佩。中哥从警几十年,在警界也算是小有名起的人物。我与他相交近四十年,未曾见他写过什么东西,更不知道他有多么厚的文学功底。谁曾想近年来他却拿起如缘巨笔,一天一篇文章,竟然坚持了两年多,写出了随心的文章八百多篇,出版的两部书近六十万字。真是让我这个自认为有点墨水,一瓶子不满半瓶子逛荡的人无地自容。自古道:人不看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中哥能出版两部大部头的书籍,就是最好的例证。
随手翻阅《微文随心》,发觉哥们写的这些文章,五花八门,既有所见所闻,又有心得体会和工作感悟,还有大量的读书笔记以及对《西游记》等诸名著的解读。假如把这些对大神的解读,再加详细整理集结成册的话,不失为很好的古典名著注释,或可媲美《百家讲坛》的诸位国学大家。假以时日,申报个诸如红学家之类的《西游记》学家,恐怕是绰绰有余的。还有一些文章,读来明显的感觉带有一点茶香和醉酒的味道。读这些小文让人好像从始至终都在茶的清香、酒的醇香缭绕之中,读罢如香茗一般沁人心脾、如美酒一般甘冽爽口。细细品味,似余温尚存让人爱不释手。
我从参加工作到现在,从事文字工作算来断断续续的也有二十多年了。记得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起草单位的总结、报告、讲话稿的那些年月里,很多的时候是在别人下班后,一个人呆在办公室开夜车完成的。那个年代,一个人在香烟缭绕中苦思冥想,没有几包烟是写不出来的,被烟卷子呛得拔干的嗓子,偶尔也会喝上几口茶的,但唯恐上厕所断了思路,总不会多喝的,所以那时写出来的东西总是干干巴巴的,一点水分和鲜活劲都没有,领导人念着也不会郎朗上口。还好那些年就这样的糊弄着过来了。这不近十几年,电脑代替了硬笔,原本一个手写字就行了,这不非得两手紧忙活,才能把字码完。随着年岁的增大,烟倒是戒了,但喝茶的功夫却涨了很多,特别是在一群狐朋酒友的饭局后,在酒精的作用下睡意全无,只好沏上一杯香茗,喷着酒气打着酒隔,趴在电脑上,努力的把酒桌上各位仁兄的奇谈怪论整理成小文,写在博客或微信里,也是博得了很多死党和无辜博友和微友的盲目吹捧。看着一个个空心的赞字,也时常有阿Q飘飘然的感觉,也常常会想起李太白的《将进酒》的词句。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我们不能与古人相比,我们就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凡人了,说好听点充其量算作文艺中年吧?但寂寞和孤独却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如影随形,如何消解?咱不能说唯有杜康,香茗也是可以的吧!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姑且也算作饮者留名吧!
2018年11月16日 老姜不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