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习惯于用威胁或惩罚对他人的行为产生影响,也许能起到短暂的效用。但是,如果继续探究,这个人是因为什么原因才照着我的话去做,我们就可以清楚看到了惩罚的局限性。
看到这段话,我很惭愧,回忆养育孩子时,当我发现孩子做了我认为是错误的事情后,我会因为过度生气而动手打他们。我惩罚的目的是让他们记住,做这件事情是错误的。
但孩子们只会记得挨打这事,却没意识到这件事是错误的。
《非暴力沟通》提到,惩罚的代价有2个:
1、为了避免惩罚去做事情,只会关注不这样做带来的后果,并为此焦虑担忧,却忽略了事情本身的价值。比如孩子玩手机遭打,孩子只记得不能玩手机,担心害怕恐惧,忘记了不玩手机,玩那么更好这件事。
2、惩罚还会磨灭善意,人们越是将我们视为惩罚者,就越难对我们的需要做出善意的回应。 比如惩罚孩子玩手机,再让他们做点别的事情,孩子的反抗就强烈。善意提醒已经没有用了。所以家长朋友们,亲子关系是教育的基础。关系破裂一切都是白费功夫。
感恩共读助力觉醒,点亮心灯,回归内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