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鸢》之小插曲

作者: 王栎涵 | 来源:发表于2017-10-26 23:50 被阅读20次

在读《北鸢》这本书的最后,差不多还剩两百页的时候,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

那是一篇关于《北鸢》的评论,说它是一本伪历史的小说,作家借家庭背景之名借自己学历优势写出了一本堆积辞藻,伪装野史的书。具体分析了这本小说各方面的优点缺点。尤其在说到小说的结构方面欠妥,主要人物不突出,前面紧凑密集,后面空洞不实,结尾竟然无话可说,到后来落为写成时下庸俗肤浅的言情故事。

我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自己之前读《北鸢》的好感大受影响。如同正在品味美食的过程中吞下了一只苍蝇般倒了胃口。他这样的言论并非全无道理。转念一想,文章中的文笔方面,对于一些人物的描写,的确有一些多次重复的语言,譬如一些心理描写,人物性情描写。主要人物形象的确塑造不够丰满,说是主角是昭如,但是并非如此,主角是卢文笙,又描写得不够成熟具体,浅了些,淡了些,实在是没有浓墨重彩地写或者形象生动地勾勒?小说也真的有前紧后松的毛病,后文看起来略显索然。

我突然就想放弃看完这本小说了。但是,在今天早上,在车上和老公一起倾听《北鸢》广播剧的时候,我告诉老公,我觉得故事有点虚假。老公马上说,为什么觉得虚假呢?我相反觉得非常真实。就是卢文笙私自去打仗的片段,郁掌柜深夜雪中“苦肉计”换得文笙归这个故事正是符合当时主仆之间传统之至的深情厚谊,而且,“谁都是家中的宝贝,谁也不想自己的儿子去战场,那谁为老百姓打仗呢?”这句话非常符合那个年代的具体情况……老公的话,让我心里对那篇反面评论的不快迎刃而解。

我恍然大悟:为什么我们要靠别人的评论去感知一篇作品,而不是我们自己去真正地去品读和鉴赏一部作品呢?我这样的性情真是太“见风使舵”了,如同墙头草,随风倒了。

任何一部作品,它都有它的价值,也同时有它的缺点,我们当然应该看到它的价值,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而不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它不足的地方。

《北鸢》这本小说在当代小说当中算是不错的作品了,所以我们要多看到它的优点,多看到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同鲁迅所说,要“取其精华,去其糟柏”,采取“拿来主义”。

读《北鸢》之小插曲 读《北鸢》之小插曲 读《北鸢》之小插曲 读《北鸢》之小插曲

相关文章

  • 读《北鸢》之小插曲

    在读《北鸢》这本书的最后,差不多还剩两百页的时候,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 那是一篇关于《北鸢》的评论,说它是一本伪...

  • 《北鸢》小读

    今天看北鸢的时候看到文笙和家人躲在庙里的那一段,看得非常难过。昭德之前是真疯假疯不得而知。但是在看到土匪打劫的相似...

  • 读《北鸢》

    2017第一本书《北鸢》在旅途中完成。不太嗑小说,很欣赏言秋凰和蛮蛮母女俩,人在万古江河中是如此微小卑微,...

  • 读《北鸢》

    都道北鸢好,却不曾想是这样的好。 对于一度比较火的书不是很感冒,总觉得铺天盖地的评论反而扰乱书的本真。 北鸢不一样...

  • 读《北鸢》

    长篇小说《北鸢》,曾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作者葛亮,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原籍南京,现居香港,高校副教授。 读...

  • 读《北鸢》有感

    抗战民国时期,云诡波谲的历史,以两家人的视角徐徐展开。古体白话,文笔不俗。 个人看来,体会到:战争永远残酷,没有对...

  • 读《北鸢》有感

    虽然“南”“北”是相对概念,对于书里所描绘的那一片北方大地,我仍然忍不住幻想,就像中学语文课上对杨柳岸的晓风残月和...

  • 我读《北鸢》

    文/快乐心 近来,在微信读书软件阅读《北鸢》,被葛亮的文字着迷。小说是从卢家和冯家两条线分别展开,该书以民国商贾世...

  • 书评之《北鸢》

    光看这名字,还以为写的是靠糊风筝度日的手工艺人,再看书皮上一句话:“再谦卑的骨头里,也流淌着江河。”更加验证了我的...

  • 鸢北

    顾雨周: 鸢北 墨绿色的天压了层云 狂风乍起吹起漫天花落 漂白的纸张在风中摇曳 陈旧的背包独立而行 如鲸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北鸢》之小插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bl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