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雒宏军
在教学研究中,一般都是关于大纲教材、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或者学生学情的研究,从中就可以看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关注的对象,无非也就是上述方面。但是,如果忽视课堂上的人际关系,比如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打折扣。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在教学的四个要素中,“人”是重要要素之一,相互影响的人际关系更是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胜败,所以,我们必须关注课堂上的人际关系。
我所认识的一位教师,她敬业好学,对担任的语文课教学经常思考研究,对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对于课堂教学指向性的把握非常准确,课堂上的教学目标清晰明了,已经完全脱离了“教教材”和“课文理解”的浅性教学,加之多才多艺,深受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师取得好成绩也是就顺理成章的事情,课堂教学反倒是轻松愉快的。
最近一次闲聊中,她讲述了自己的教学故事。
她说,自己最近在改革教学。第一课时让学生充分预习,老师不提任何问题,类似于素读、裸读,其实就是自主性阅读。到了第二课时,让学生分享自己读课文发现的有价值的东西,诸如结构、写作手法、语言、修辞等等,都可以谈,在学生谈的过程中纠正、补充、完善。刚开始,自己还有点担心,但是上了几节课,发现学生的发言特别精彩,基本上把自己想要讲述的内容都能发现出来,即便有点困难,通过引导也能完成分享,比自己去讲效果要好得多,常常到了下课还有学生要继续分享,“每节课都有那种发自内心的掌声”。
也大概只有她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自己先学,然后进行充分的展示交流,展示交流中又进行归纳提升,最后达成教学目标。“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些做法不正是我们倡导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吗?其实,分小组、围桌子、导学案之类的东西还都是形式,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有没有得到更新,教学中有没有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是不是真正相信学生的能动性。更多的教师当然不会放心让学生自己去学,认为那样做就是在浪费时间,与其让学生苦苦讨论,还不如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所以就紧紧占据着课堂的中心位置,不愿意把时间留给学生,以标准答案代替学生思考,课外还要加班加点,布置很多的作业,因为这样做了才能放心。如果非要让这些老师放手,结局不会有什么意外,教室将会失控,学生散乱无序,课堂就会变成一盘散沙。
这两种教师的区别在什么地方?我忽然想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没有建立一种良性的学习关系。
课堂上常见的师生关系,无非就是这样几种类型。一种是威权型,教师享有不容挑战的权威,高高在上,学生必须听从教师的,完全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学习活动,教师牢牢掌控着教学,学生没有多少自主性。第二种是民主型,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有较大的自由空间,双方各守师生之道,课堂活而不乱。第三种是放任型,即教师放任学生在课堂自由发展,或者因为管理不善而造成课堂纪律失控,教师只负责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则各行其道,教与学成了两张皮。第四种是合作型,教师和学生建立了相互信任的教学关系,教师善于组织并引导,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尊重,师生能够良性互动,形成学习共同体。当然,现实中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不能如此简单划定,往往表现出复杂性,但是长久观察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总会有一种鲜明的特征。还需要指出的是,放任型应该是最差的一种形态,但是其它的关系形态并不一定都能和教学成绩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面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教师的管理手段也应该进行调整,比如民主型,可能适用于高中阶段,小学就不适合。相比较而言,合作型的师生关系更加适合于教学要求和人的发展规律,也更容易提高教学质量,是一种良性的师生关系。
那么,合作型的师生关系有哪些表现?首先应该是师生的相互尊重。教师和学生只是学习中的角色不同,绝无人格上的高低,这是建立合作型师生关系的情感基础。其次,是在课堂上建立起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关系。用佐藤学的话来说,就是“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教师的任务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习,有学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共享、相互欣赏的学习”,这是重点内容。再次,认真倾听成为教室里的常态。我们观察课堂教学,常常以学生发言是否活跃为标准,实际上师生间、生生间形成彼此认真倾听对方发言的状态更为重要,只有听懂了,才能想明白,每个人的理解总会有差异,关注差异往往成为教学深入的前端。最后,表现为对个体差异的关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群体,所以,要善于建立起互相学习的关系,但是本质上,学习又最终回归个体,个体的发展变化才有意义,所谓尊重,实质上也就是对个体差异的尊重。
合作型师生关系的形成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具备热爱学生的真情实感,需要高度的工作责任心,需要较强的专业能力,需要和学生经过一定时期的“磨合”,才能知己知彼,建立起息息相通、彼此信任的合作型关系。在这种良性师生关系的形成中,教师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负有主要责任,所以,也就对教师自身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友评论
之”,其实是想置身于教育之外,只想挣工资谋生,可怜啊,他们本来可以得到更多的——工作的幸福+人生的幸福。